1941年11月,他兼任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并与1942年10月当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议长。
1942年6月他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1942年8月至1945年9月,他先后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并兼任晋绥军区副政委、政委。1942年冬,他积极贯彻毛泽东提出的 “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组织领导晋绥地区党、政、军、民齐行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统一部署,并分别从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中抽出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的兵力及320余名有斗争经验的军政干部组成武工队,深入游击区和敌占区,展开全面的“挤敌人”斗争。不断扩大晋绥根据地,使之成为延安坚实的屏障。他领导晋绥边区广大农村,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减租减息和军民大生产运动。他深入兴县、临县等地的指导、推动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帮助解决问题。1944年,他总结推广了宁武县民兵分队长张初元首创的劳武结合、变工互助之组织形式,在他领导和号召下,晋绥边区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全力支援延安的财政经济。
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把原来的党员训练班办成正规的党校,并自兼校长;相继创建了抗大第七分校、鲁艺晋西北分院等干校,训练了大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干部;恢复和新办各类学校及多种社会教育组织;同时领导创办了《抗战日报》、大众剧社等报刊杂志和文艺团体。
1945年9月22日,他奉命率中央干部团1900余人挺进东北解放战场。1945年9月,他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后兼任东北局组织部长。1948年5月任东北局常委。1946年初,他担任中共吉辽省委(即东满分局)书记、吉辽军区政委。同年8月,他主持召开了东北各省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东北各省市(特别市)民主政府共同施政纲领》和《东北各省市(特别市)行政联合办事处组织大纲》,并当选为东北行政委员会第一任主席。1949年8月,他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副书记、东北局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东北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主任、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文教小组成员、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校委书记、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朝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郭明秋
郭明秋(1917–2001),河北省涿鹿县人。1931年考入河北省宣化女子第二师范。1935年春于北平市立女子第一中学高中二年级就读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学生会主席,北平大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是“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6年3月调到中共天津市委工作,以家眷身份掩护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林枫进行党的秘密工作。在同年秋担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的译电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由北平转移至太原。10月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蔡畅的秘书,并在中央党校十二班学习。1938年夏任中共晋西南区委妇委书记,负责党员培训工作并兼任培训办主任。1940年在中央马列学院学习,任中共中央妇委秘书长。1942年起任中共晋西区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
1945年9月离开晋绥,随林枫赴东北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机要秘书,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部保育委员会副主任。1948年在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审处工作并创办东北实验中学,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东北民主妇联主任,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主席团委员、党组成员,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政策研究室主任、校委委员兼青训班主任,教育部顾问等职。她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