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终生不用牙膏,只用牙粉,而且还要使用普通廉价的牙粉。在他去世后,这种灰白的牙粉还剩余不少。毛泽东曾说过:“牙粉还是会生产的,因为还有人用么。至于我么,今后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用上牙膏了,我就会不再用牙粉了。”另外,毛泽东在牙刷的使用上也近乎于“吝啬”。他一生用过的牙刷并不太多,因为他能一把牙刷使用多年,一直到变成“不毛之地”时才最终放弃。
生活条件艰苦时,毛泽东拒绝享受,这可以说是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精打细算,似乎还情有可原;然而,全国解放了,物质条件改善了,毛泽东依然拒绝享受,依然安于清贫,不务奢华,却是难能可贵之极。还在西柏坡村时,面对进城的现实,毛泽东常常告诫身边工作人员、党的各级干部:我们进京是“赶考”,不能学李自成,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后来,住进北京城,身边工作人员常常在他身边念叨改善生活条件,毛泽东听了都极力反对,当面批评。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员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毛泽东抽了一辈子烟,可他从来没有使用过打火机。他习惯用火柴,十分注意节约使用,从不浪费。他擦划火柴的习惯也与众不同。一般人用火柴点火时大都在火柴盒两侧磷皮上随意擦划,而毛泽东则有意从磷皮两端擦起。这样,一盒火柴棍擦完后,磷皮的中间部分可能还完好如新。工作人员十分细心地将毛泽东用完的空火柴盒保留下来,然后去北京火柴厂买回大量火柴棍,重新装上再使用。一只空火柴盒往往反复使用多次,直至完全不能使用时才扔掉。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处——丰泽园,生活资料保管室有个特制匣子,里面留下了许多空火柴盒。这都是工作人员精心保存下来的,原都是预备着为毛泽东回收利用的,如今却成为一代伟人清贫节俭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历史见证。
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展厅一角(中红网江山摄)
毛泽东遗物中各色各样的睡衣有20多件,最引人注目、故事最感人的是一件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从这件睡衣,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个举世无双的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者的生活作风和思想境界。
毛泽东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通过大量普通却弥足珍贵的生活遗物铸造了一座深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丰碑,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2)民族基因
毛泽东是由偏僻山村走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身上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基因。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在认真阅读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酷爱民族文化,殚精竭虑探究中国历史。他那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奋发向上,不懈向前的精神,一直在感奋、鼓舞着世人。
毛泽东曾经说过,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嗜爱二十四史,早在青年学生时代,毛泽东就读过二十四史中的不少名篇。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部书他都通读了一遍,重点篇章还研读过二遍、三遍、四遍。其中许多篇章,毛泽东都作了标点、断句,加了着重线或各种不同的读书标记,写有不少批注,有的还改正了书中的错别字。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研读和理解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在许多方面实为一般学问家所不及。这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近代的革命家中,是不多见的。
毛泽东还十分爱读《资治通鉴》这部史料丰富的历史名著,他还多次向人们推荐阅读,他一生曾圈点、阅读过该书17遍。《资治通鉴》这部书几乎陪伴了毛泽东的一生,书中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带粘住,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也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说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由于毛泽东喜爱《红楼梦》,所以他也极关心《红楼梦》的研究,对有影响的学术观点和“红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是个名符其实的“红学通”。红学各家虽然各有发明,但都没有像毛泽东这样把它当作一部清代社会史来读,他对《红楼梦》的见解,可谓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毛泽东最喜欢的是鲁迅。毛泽东对鲁迅的著作非常熟悉。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讲话、报告和一些书信中,多次谈到鲁迅和鲁迅的著作,并对鲁迅有很高的评价。鲁迅的著作,伴随毛泽东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历程。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前夕,在他卧室的床上、桌子上、书架上,许多地方都摆放着鲁迅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