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祥,1929年5月生,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人。1940年春参加抗日宣传队,1942年12月入抗日中学学习,1945年4月入党,5月参军。历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电台报务员、主任、队长,平原省军区电台队长,华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参谋、副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通信学校学员,总参谋部第三部科长、副处长、处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等职。曾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一次。1985年7月离职休养。
新任电台报务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下,不到10岁的王宪祥就在本区抗日动员委员会的领导下,当起了本村的儿童团团长。到1940年春又离家参加了本区和县的抗日宣传队,积极宣传和动员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组织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掀起了参加八路军、游击队、武工队的热潮。其间,叔父王希晋、三哥王宪祯一起参加了我军。
1942年底,王宪祥到黄河以西参加了以培养我党我军干部为目的的抗日中学。在该校学政治、学文化、学军事,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还做减租减息、拥军优属的工作,帮助烈军属解决燃眉之急。他们经常随专署和军分区一起行军,很少在一个地方住几天,有时敌人来了他们就化整为零地几个人住在一个村子里,分散在老百姓家里。他们每到一地都要给房东扫院子、打水,到农忙时都积极参加助民劳动,如割麦子、收高粱等。由于阶级觉悟和政治热情不断提高,在1945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期,由于学习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学校领导和指导员赵长文、范新平交给的任务,被同学们评为“工作模范”,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五”学习节大会上得到表彰。
1945年5月奉调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学习无线电报业务。王宪祥了解到1931年1月毛主席对红军首期无线电台训练班的学员说:“无线电通讯是千里眼,顺风耳。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信息,调动部队,做到随时撒开又收得拢。我们红军要有自己的千里眼、顺风耳! ”毛主席的话给他很大鼓舞,他勤学苦练,大有长进。半年后,因为前方急需,被分配到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部电台任报务员。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英勇顽强、奋不顾身,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 1946年1月全台合影(有台长、报务主任、报务员及6名学员),左二为王宪祥
五次突围
1946年6月22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发动了对我解放区的疯狂进攻。为了应付这种局面,我军迅速进行了自卫反击。为适应这种形势,全台人员有的上调军区,有的调到野战部队,有的到下属团队,6名学员则到军区随校进一步学习无线电报务。全台由12人缩减为4人,后来仅剩2人。
1946年9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首长率几个纵队全歼国民党整编第3师17000人后已做战略转移,国民党的增援和后继部队十几万人一下子拥进我鲁西南地区,他们伙同国民党地方杂牌部队、还乡团等到处抓丁抢粮、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我鲁西南分区各级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部队在“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口号下紧密团结在一起,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游击战、地道战,并乘机打击敌人。敌人的口号是要在三个月内将鲁西南地区的共军全部消灭干净,在1947年到1948年春我军经历了五次突围。每次突围都是在敌人重兵(包括机械化部队)包围下,冒着枪林弹雨,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地冲出重围,保卫了鲁西南人民的生命财产,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
■ 解放战争年代的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