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活动 >> 红色研学
宁夏红色研学旅游为何热度高
2025-03-13 15:37:32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王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参加研学旅游活动的学生徒步盐池县长城遗址 张群仓 摄

    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推出研学旅游线路,去年吸引研学游客3.6万人次;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精心策划推出的“永恒的信仰·行走的课堂”主题活动,去年为景区带来研学旅游团队139个;让一个个“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闽宁镇,推出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去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超百分之三十……宁夏正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旅游品牌。

    开设新课堂

    3月1日,一场春雪让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再次披上银装。一个个身穿校服的研学旅游团队,沿着景区2.5公里长的红军小道向山上进发。“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跟学生们一起行进在红军小道上的固原二中教师任皓说,“今天在毛主席当年创作《清平乐·六盘山》的吟诗台上和同学们一起吟诵这首诗,每一句都印象深刻。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信仰的力量,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崇高,也更加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总经理陈序介绍,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是全国首批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旅游区将以创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为新的起点,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体验产品,推出主题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到红色六盘“胜利之山”,用脚步丈量长征历程,用心灵感悟长征精神。

    “这是‘抗战之声’的红军小号手……这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同心县工作、生活的情景……”今年新学期开学,同心县小学生丁萱的讲解直播,成为吴忠市各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

    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负责人李爱琴介绍,同心县红色根基深,红色资源足,现有各类红色文化遗迹22处。“开学第一课”用孩子的视角开展红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李爱琴介绍,去年纪念园在同心县中小学开展红色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聘请了20名优秀学员为义务讲解员,截至目前已举办线上线下义务讲解40余场次。今年,纪念园将进一步挖掘整合同心县红色旅游资源,加大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完善和创新研学课程设计,将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开发红色研学旅游实践线路产品,吸引更多青少年到同心县感悟红色精神。

    “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也给宁夏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当前,宁夏正在实施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3个市8个县区。我们抢抓机遇,推进红绿融合、文旅融合,打造2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的红色研学产品更为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学团队。”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王光华说。

    开发新产品

    新学期开学,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的黄河铁桥、宁夏水利博览馆、青铜峡拦河大坝、青铜峡余桥烈士陵园等场所便迎来银川市各中小学研学旅游团队。他们在这里参加“永恒的信仰·行走的党课”红色主题研学旅游活动,接受红色教育洗礼。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营销部部长周海虹介绍,去年景区创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后,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设计推出了“寻找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聆听革命故事,学习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筑梦前行”3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吸引研学旅游团队130个,接待研学游客超过3万人次。今年景区将依托自然、历史、地理、人文等景观教学资源,以3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为重点,完善研学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研学旅游宣传、打造研学营地,不断拓展延伸红色研学旅游链条。

    在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六盘山研学基地,不少学生正在参加体验活动。“2023年,我们建起了集研学培训、民宿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六盘山研学基地,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宁夏红色研学教育新地标。”宁夏六盘山旅游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左钢强介绍,六盘山研学基地投入运营后,集团充分发挥六盘山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紧扣“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战略定位,拓展“红培+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让旅游产品更丰富,研学课堂更生动。

    “这段时间,我们旅行社接待的全国各地红色研学旅游团队数量快速增长,这也说明宁夏依托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已经形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知名度高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宁夏32天国际旅行社负责人李岩松说。

    打造金品牌

    参观闽宁新貌,感悟闽宁镇的巨大变化与发展成就。2月27日,银川市教育局组织400余名师生走进闽宁镇,参加“开学第一课”暨“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体会这片土地如何从贫瘠走向繁荣,感受跨越山海的情怀。

    贺兰山下的闽宁镇,是以福建、宁夏两个省区简称命名的移民小镇,是闽宁协作的窗口,也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1997年,西海固群众整体搬迁到贺兰山脚下的黄河灌区。28年来,两省区干部群众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使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闽宁镇也成为宁夏宝贵的新时期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闽宁新貌”也成为宁夏红色研学旅游一张金色名片。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上海市静安区红色研学地图(青少年版)发布
·下一篇:无
·全国人大代表张琼丽:建议推动中小学红色研学发展(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支持学生参加红色研学之旅
·上海市静安区红色研学地图(青少年版)发布
·纪念馆里过元宵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共赴盛世团圆”红色研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学生参加红色研学之旅
·李健:金寨县志成中学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组图)
·特稿:金寨县志成中学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组图)
·长沙市恒雅高级中学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
·以红色研学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截至12月10日,“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专列共接待学生72900余人次
中国研学旅行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研学旅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研学旅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研学旅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