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到平下坝开展革命活动漫画
红四军第二次到下坝图
松溪桥——红四军当年就是经过这座桥从广东差干到达下坝抵达武平,人们后把把这座桥淮为“闽粤赣边红军桥”
下坝一角。下坝周边五座山头上矗立着五座炮楼,图为其中的两座炮楼外景。
问题的提出
红四军有没有经过下坝,怎么经过下坝,几次经过下坝,一直成为下坝民间的不解之谜。有的老者耳闻目睹,可惜年岁已大,说起红四军到下坝的历史常常语焉不详,平添神秘;一些年轻的后学,根据口耳相传的历史表象,没有向纵深挖掘其中的历史背景,以至产生的结论似是而非。所有这些,都无法对真实的历史事实给予还原,对下坝这一段光荣的历史无法亲切地再现,相反,容易以讹传讹,给后人以误导。
为了弄清楚这一段历史,笔者作为从下坝走出去的后学,长期以来一直高度关注,并试图更加真实地弄清这一历史事实。 2011年以来,更是挤出时间,开展田野调查,查证有关史料,拜访历史老人,寻得口碑实录,并于2011年9月22日、2012年7月8日两次深入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红四军纪念馆参观,祈求解开红四军到达下坝的历史谜团。
通过考证,得出结论,红四军曾两次到达下坝,开展革命宣传;正是因为下坝这一独特的商贸古镇的景观,以及地理交通的便捷、丰富的物资供应和赤白交替的空隙提供的机遇,使下坝成为战略的据点、给养的基地、交通的驿站,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这是一个迟来的揭秘,尽管姗姗来迟,但毕竟开始揭开。
红四军入闽的背景
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2月,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红五军)也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
为了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3万多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红五军于柏露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红五军与红四军第32团王佐部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4000多人突围向赣南、闽西发展,希望在战术上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减轻井冈山的压力,同时寻求给养,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
据有关资料记载,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2月初,红四军主力进抵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遭赣军独立第7师刘士毅两个团的袭击,整个队伍只剩下2500余人。鉴于当时紧迫的形势,红四军前委立即在罗福嶂举行会议,决定改变原团、营、连建制,整编为纵队、支队、大队。会议刚结束,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前来通报,敌军正向罗福嶂包围。 “1929年2月4日(农历腊月廿五),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冒着严寒,沿着闽粤交界,从罗福嶂进抵福建武平县黄沙村(今武平县民主乡高书村)。” “当日再折回江西吴畲村宿营。翌日,红四军主力由上增坑再次进入武平县境,经龙溪、沙公排等地,下午抵达武平东留墟。”
据《朱德传》记载,红四军离开罗福嶂后,本来准备北上会昌,后来探知国民党军队正在那里集结,便向福建的武平一插,后面追赶的敌人以为红四军到福建去了。敌人犹豫了,因为敌人也跑得很累。没想到红四军拐了一个弯,又一个折回头,插到江西瑞金去了。
2月9日,红四军在江西瑞金大柏地与刘士毅的两个团遭遇,大获全胜,全面扭转了疲惫之师的被动局面。在东固获得大量补给后,于3月12日挺进闽西。3月14日取得长岭寨大捷,红四军从此统一着装,队伍进行整编。4月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长汀,回师瑞金。5月中旬,红四军再次入闽,“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闽西人民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为了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红四军曾出击东江,攻占梅州;到达广东平远,建立革命政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四军到达武平县下坝乡,播下革命火种,并与下坝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红四军进入下坝
(一)红四军第一次到下坝
据《武平人民革命史》记载,1929年11月15日,红四军从广东平远的差干进入武平的下坝蕉头坝。16日进入武所宿营休整。后经武平的凹坑、十方、高梧、陈埔、炉坑、中间塘等地抵达上杭千家村。至官庄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回闽途中,红四军仍不忘宣传和发动群众,曾在武所、中间塘等宿营地召开群众大会,惩办了一些罪大恶极的豪绅恶霸。
蕉头坝,是下坝乡贵扬村的一个自然村。
“在武平县下坝乡贵扬村的蕉头坝自然村,有一段百来米长的小道,叫红军路,听老人们讲,此段路是红四军行军路过此地时,为不打扰当地村民而特地绕村新辟而成的。”
武平县党史专家钟春林在《追寻朱德在武平的脚印》一文中说: 1929年10月25日红四军攻克梅县,由于敌强我弱,孤军无援,红军撤退,后再攻,精锐损失大。正值东江失利之际,陈毅带着党中央“九月来信”回到红四军,和朱德一起率部离开东江地区,于11月15日,从广东平远差干进入下坝的蕉头坝。
原来,1929年6月红四军党的七大在龙岩城召开。由于对红四军的性质和党对红军的领导权问题,在红四军领导层中认识有偏差,最终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一职,离开红四军,转到闽西地方党指导工作。1929年8月红四军党的八大在上杭县城召开,此时毛泽东仍在闽西地方党指导工作,陈毅已于7月赴上海参加党中央军事联席会议和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在朱德苦撑危局的情势下,红四军接到了中共福建省委转来的中共中央一个多月前下达的指示信,“朱毛红军无疑要开到东江去工作,开往东江来与闽西互相呼应,取得很好的联络,使闽西东江联成一片。” 然而,收信之时,实际情况已经改变,两广军阀混战已经结束,广东军阀已有力量回过头来对付入粤的红四军。这些情况,红军并不知道,于是红四军接受命令,开赴东江,攻打梅县,以至损失惨重,合计损失1000多人。
红四军出击东江失利返回途中,陈毅带着中央九月来信风尘仆仆赶到广东梅县,回到红四军中,并与朱德决定部队回师闽西,请毛泽东回到红四军。如何以最快的捷径赶回闽西?1929年11月初,红四军到达江西寻乌、安远,“以为从江西寻乌回师闽西,其最便捷、最安全、最可行的就是通过与江西寻乌及福建山水相连的广东省平远县的仁居镇。1929年11月13日,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朱云卿率领下,从寻乌留车乡的石背上寨穿越海拔1030米的角山嶂旁的山间小道,进入平远县八尺乡的角坑村。” 11月14日,红四军到达仁居,开展革命宣传;11月15日下午,“由朱德、陈毅、朱云卿率领(红四军)离开平远县城仁居,经差干乡至福建武平县之下坝蕉头坝。16日进入武所宿营休整。后经武平之凹坑、十方、高梧、陈埔、炉坑、中间塘等地,抵达上杭千家村。朱德与陈毅商量,由陈毅先行一步,亲自到上杭蛟洋去请毛泽东出山,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朱德由带领红四军主力继续在闽西活动。”
红四军 “从广东平远县差干镇进入下坝乡贵扬村后经盘龙隘开往溪头墟方向”,部队在这里“过了一夜”,队伍的属性据说是林彪的。
这就是红四军第一次到达下坝的基本事实。
(二)红四军第二次到下坝
1930年5月31日,红四军第一纵队奉前委之命,在平远县城仁居镇驻扎18天后,提前撤离,经过下坝,克复武平县城,再次收复长汀、上杭。
1930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入寻乌,并开展寻乌调查。毛泽东认为,寻乌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对这一地域的基本情况摸清了,三省交界各县情况大概相差不远。于是,红四军前委决定,毛泽东在寻乌开展调查期间,红四军分兵安远、寻乌、平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武装与红色政权,确保调查任务顺利完成。红四军一纵队前往平远开展发动群众工作。
据史料记载,1930年5月14日,红四军一纵队分兵两路挺进平远。一路由甄士光带队,由寻乌满坑出发,进入平远八尺筀竹乡;另一路由林彪、彭祜、谢唯俊率领,由寻乌吉潭经大畲坳、邹坊至平远县城仁居。 一纵队在仁居期间,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挨家挨户串联发动,破开国民党监狱,释放在押的政治犯,包括两名共产党员;5月17日平远县委在东校场召开群众大会,热烈欢迎红四军解放平远,宣布成立平远县革命委员会,建立相应的党政军组织,制定全县分期分批暴动计划。全县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由于此时暴发了规模空前的蒋、冯、阎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整个时局更加有利于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毛泽东、朱德决定红四军于闽西武平集结,“5月30日,红四军一纵队筹备粮草,准备北撤。平远县城东门外清和店为红军加工粮食,计五、六石,边加工边运走。31日,红四军一纵队与毛泽东、朱德在武平集结后很快攻克武平县城。”
红四军从广东平远仁居撤离到武平县城,仅两日的行程,其捷径自然是经过下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