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悼念>>正文
红色悼念:中华宋庆龄国际基金会党组书记、主席刘凤珍携全体基金会成员沉痛哀悼陕西陕西省委书记、省老科协名誉会长张勃兴(组图)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2025-07-01 12:40:3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刘凤珍博士讲:张勃兴对陕西,绝对是一往情深的。他把一生最美好的岁月,都献给了三秦大地。自1949年初,张勃兴老首长到陕西至今40多年的风风雨雨,使他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为陕西省省委书记。近年来,陕西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奥秘离不开这位老书记的纵论科技兴陕。  

    三秦大地的改革丰碑与精神灯塔---张勃兴

    2025年6月24日,西安古城墙下的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一位95岁老人的传奇人生。张勃兴,这个镌刻在陕西改革史册上的名字,随着他的离世,再次唤起人们对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集体记忆。

    【战火中淬炼的青春: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

    1947年的冀中平原,17岁的放牛娃张勃兴做出了改变一生的抉择。当国民党军队的铁蹄踏碎村庄的宁静时,这个农家少年放下牧鞭,拿起红缨枪,成为冀中军区后勤部最年轻的战士。在平津战役的硝烟中,他带领运输队穿越封锁线,用独轮车推着弹药和粮食,在冰天雪地中蹚出一条生命补给线。老战友李长河曾回忆:"勃兴这小子胆大心细,有次遇到敌机轰炸,他硬是带着我们把物资藏进麦秸垛,自己趴在雪地里当人形掩护,回来时棉袄都结了冰碴子。"

    【黄土高原的拓荒者:把论文写在田野上】

    1985年,55岁的张勃兴踏上陕西土地时,面对的是这样的景象:渭北旱塬上,农民望着龟裂的土地叹气;秦岭深处,砍柴的背篓压弯了孩童的脊梁。这位新任副省长卷起裤腿就往田间钻,三个月后,一份《关于渭北农业综合开发调研报告》摆上了省委常委会的案头。他提出的"果畜沼"循环农业模式,让洛川苹果从散户种植变成百万亩标准化果园。果农王建国至今记得张书记蹲在地头算账的场景:"他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一亩地种苹果比种小麦多挣800块,这账算得比我们庄稼汉还精!"在陕北,他推动的"坡改梯"工程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当地百姓编了顺口溜:"张书记来陕北,黄土变成金疙瘩。"

    【改革棋局的执子人:在历史三岔口落子定局】

    1986年的西安,当"计划还是市场"的争论仍在持续,张勃兴在省委常委会上掷地有声:"陕西要发展,就得把兵马俑的胆气拿出来!"他力排众议推动的西安高新区建设,从最初3.2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到如今汇聚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创新高地,每一步都镌刻着改革者的远见。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主政期间立下铁规:"引进项目先过环保关",让铜川煤矿区的矸石山变成了生态公园。这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比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早了整整15年。在能源领域,他主导的"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不仅让陕西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支点,更开创了"煤从空中走"的能源转化新模式。

    【永不褪色的公仆本色:离休后的21年坚守】

    2004年离休后,张勃兴把办公室搬进了大雁塔旁的老年大学。每周三下午,总能看到这位白发老人戴着老花镜,给年轻干部讲党课。他亲手编撰的《陕西改革亲历记》手稿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地调研笔记。直到去世前三个月,他还在为延安老区饮水安全工程奔走。护士长刘丽含泪回忆:"张老住院时,床头柜上永远摆着三样东西:党章、老花镜和陕西地图。"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最牵挂的仍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用微弱的声音对子女说:"要确保乡亲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历史长河的回响:改革精神永续传承】

    在张勃兴的追思会上,省委书记动情地说:"老书记留给陕西的,不仅是GDP数字,更是敢为人先的改革基因。"如今,当"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灯火照亮渭河之夜,当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管道将清洁能源输往全国,人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位改革先锋留下的精神火种。正如西安高新区创业大厦前的题词——"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这八个字,正是对张勃兴一生最好的注脚。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张勃兴同志用一生诠释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恰似秦岭苍松,历经风雨而愈显挺拔。三秦儿女将永远铭记:有位老人,把他的热血与智慧,永远浇灌在了这片深爱的土地里。他的故事,将成为激励后人勇毅前行的精神灯塔,照亮陕西乃至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十八军老战友及子弟沉痛送别阴法唐将军(组图)
·下一篇:无
·十八军老战友及子弟沉痛送别阴法唐将军(组图)
·将星陨落,精神长存——悼阴法唐将军(续)
·【追忆】阴法唐将军逝世,享年103岁
·林敏捷同志葬礼的哀思(组图)
·中国新闻史研究专家乔云霞先生在保定逝世,享年80岁(图)
·热地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送别许其亮,我给“七忠上将”磕了三个头!
·孙中山长孙女孙穗瑛在美去世!曾给宋庆龄写信:希望回到中国,尽己所能为祖国和
·大音希声——缅怀许其亮副主席的军魂与风骨
·许其亮同志逝世(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悼念:中华宋庆龄国际基金会党组书记、
远航:立党为公 地久天长(组图)
红色联播-金党妍:胡遵远应邀参加学术研讨会
红色联播-陆树群:热烈祝贺革命先辈陆治国入
“我永远是个老兵”
付瑞芝:“一切服从党的安排!”
第十八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辽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专题图片展”
海南省史志馆圆满举办“智慧之声 点亮未来”
廖海涛:舍家取义 血战塘马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