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英同志1932.2.5—2024.10.14
这是我剪辑珍存的有关报纸资料,至今已11年了——2013年12月13日,《河北日报》第8版,在“2013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栏目中,登载的【张士英 为民服务不“离休”】事迹简介。
2024年10月14日19时,我在外地惊悉尊敬的老领导、曾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张士英,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11时15分静静地“走”了,宝贵生命定格在92周岁零8个月,不禁使我潸然泪下。特殊情况,我不能为他老人家送行,深感惋惜和遗憾。强忍悲痛,掩面沉思,我和老领导亲密接触并受其教诲熏陶近30年的过往,历历在目……
张士英出生于藁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参加革命工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奋斗了近80年。在岗工作54年,历任藁城县农村小学教员、区教育助理、县团委秘书、石家庄地(市)委组织部干事、秘书,河北日报记者、驻石家庄记者组副组长、组长,中共华北局组织部干事、河北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处长,邢台地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衡水地区行署副专员、代专员,衡水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河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正厅级)、省七届、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组织农家子弟学文化,宣讲革命道理,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参加了支援平津战役和解放石家庄等战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作风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说实话、讲真话,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建设和工农业发展。由于实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通报表扬,被大家称为“没文凭有水平”的好领导、人民的好公仆。改革开放时期,他解放思想,思维敏捷,积极带领当地人民“以工补农、以商带富”,加快了小康建设步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载。任职两届省人大常委委员会期间,我有幸亲自领略和见证了他老人家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胸怀大局,心系百姓,身体力行,积极参加有关立法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时,仗义执言,敢于发声,善于谏言,为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他勤奋学习、尽职尽责、言传身教、忠心耿耿为党工作的精神,为我们(尤其是我本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离岗不离党,离休不离志。1998年8月,张士英同志离职休养。2000年5月他应聘担任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吕玉兰家乡——临西县东留善固村顾问。20多年来,他亲力亲为,甘尽义务,分文不取,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救济老党员、困难户,先后驻村上百次,九百来天,一直和村“两委”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倾心为村里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一是修建“吕玉兰公园”。为大力弘扬“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吕玉兰精神,张士英提议、村“两委”研究、筹资800万元(他和老伴石俊芳第一个带头捐款800元),修建了吕玉兰公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接受教育、休闲服务、文娱活动场所。
二是重视基层党建。他提出“围绕‘中心’(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亲自给该村党员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30来次,讲义文稿达上百万字,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是帮助厘清经济发展思路。他提出“抓住集体,开放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在致富路上不让一个农户掉队。目前,该村村民从工、从商、搞三产收入占到总收入三分之二以上。
四是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亲自执笔拟定《村民自治章程》10章、100条,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施行,使以章管权、以制管人、以规管事有了抓手。
五是重视教育,关爱“一老一小”。他倡导和开展了为老年人祝寿、体检、比孝心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办学条件;
六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七是年年开展植树造林,使该村木(果)木覆盖率常年保持在百分之65以上。
张士英同志的上述行动,引起多方关注,给予很高评价。2005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命名张士英为“模范共产党员”,2013年10月,中共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作出《关于开展向张士英同志学习的决定》;同年11月,中共河北省委老干部局发出《关于开展向张士英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随后,在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的统一安排下,张士英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五人赴各市作巡回报告,新闻媒体跟进报道,在社会产生了良好反响。
积极认真做好老干部党支部工作。张士英先后当选省人大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两届委员和两届支部书记,发挥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带领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员,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协助机关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坚持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力所能及,积极发挥作用。其所在党支部连续4年被省人大机关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续5年被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被命名为“模范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2012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两次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相继荣获“河北省十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光荣地出席了全国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紧紧握住他的手时,他说:“我是吕玉兰村顾问”。习主席说“好!好!”接着问:在村里建了吕玉兰纪念馆?“是。请你视察、指导!”习点了点头。他还荣获“2013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称号。颁奖词写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已至耄耋之年,却能在帮助农民群众奔小康的大道上稳步向前。他以甘尽义务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一位老党员“绿叶对根的情意”;他以“共产党员永不退休”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揭示了一个伟大政党拥有不竭力量的奥秘。”(上述内容,我用毛笔正楷抄写,已辑印在张士英的著书中。)
难忘今年6月26日上午10时,张士英给我打来电话,非常兴奋地说到应临西县委邀请,他认真准备了给该县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的材料(未曾想,这是我俩最后一次通话,也是我永恒的记忆)。随后,他将材料转送给了我。认真拜读老人家亲自手写、反复修改、儿女帮助打印近5千字的讲稿,一位终身对党忠诚战士的心声跃然纸上。紧跟形势、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层次分明、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表述,使人难以置信这是出自一位已过九秩老人之手,再次印证了“革命人永远年轻”的真谛。7月1日上午9时47分,我将党课讲稿拍照向《中红网》总编江山老师(新华社高级记者)汇报了此事,即刻得到共鸣和回应。受江山老师委托,7月2日晚6时,我将代拟的〔编者按〕发《中红网》编辑部。2024年7月16日,《中红网》以“张士英: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奋斗”为题予以全文转发。
一名享受按省(部)长级标准报销医疗费的“五品官”,在位履职尽责,离岗发挥余热,整天忙碌奔波,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什么精神引领他的人生追求?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从他老人家身上使我再一次领略了信仰的力量。
文凭不等于水平,职务不等于能力,权力不等于威信。张士英同志只念过五年半书,却当过河北日报记者,多年坚持亲自动笔起草会议讲话、工作报告、授课讲义等文稿。离休20多年来,先后出版《汗滴禾下土》《黄花晚节香》《老牛自奋蹄》等八部共计140万字的著作。承蒙他老人家厚爱信任,我有幸参与了上述著书大部分内容的编校工作,可谓先睹为快吧!从沉甸厚重的手稿中,可窥见他激情满怀、孜孜不倦的高大身形,可体察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言为心声。坦言,在一些人心中充斥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持久的朋友世态中,就关乎个人仕途升迁而言,应该说张士英同志已多年没有了这个条件,但他老人家的崇高品德、高尚情操、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家(尤其我本人)发自内心的敬仰。
权力影响力可以由组织赋予,而权力影响力只有靠自己营造。职权的强制力只能“制人以体”,而非权力影响力却能“降人以心”。一个人,尤其一位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往往具有内在性、根本性,它与职务没有必然联系,其内涵是无形的,但作用却是巨大而持久的。甚至可以说,非权力影响力是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较之权力影响力更具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实则是一位领导干部的核心影响力。正可谓:政声人去后,人走茶不凉;众人口碑齐赞扬,“乌纱”去后更辉煌。张士英同志堪称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领导、好干部,永远是我人生征途中的领路人和学习的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