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裕声将军近影(虹霓摄影、供照)
上大学时的肖裕声(虹霓供照)
中学同学知道他当了工人;部队的战友知道他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很多的朋友知道他曾是一位首长的秘书;军内外都知道他是毛新宇的博士生导师;史学界都知道他是军战史专家。这样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现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少将研究员肖裕声。
1.人生的道路有两种走法
肖裕声,祖籍湖南衡阳,生于贵州贵阳市。他是一个有着三个弟弟的大哥哥。学生时代的肖裕声特别喜欢的就是读书和无线电,一有时间就摆弄一些电子元件,拼装个收音机什么的。1968年,肖裕声中学刚毕业,就走进了贵阳市塑料二厂,当了一名工人。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肖裕声早早地就懂得了尊重老师傅,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厂里的学习宣传活动,因此上上下下的领导、老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灵气的小伙子。1969年,和许多青年人一样得知贵阳市征兵的消息后,立刻赶去报了名,尽管厂领导舍不得让他离开,但终究耐不过他的软磨硬泡。 至今肖裕声还记得:“到武装部报到的那天,天已经很晚了,黑压压地站了一操场的人,等喊到我名字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我和同入伍的一批人上了一辆大卡车,被编到了贵州省军区独立师。车子开到部队时,只是觉得没多远,没想到,第二天天一亮,跑出营房一看,原来就是小时候玩过的东山后边,如果走着回家的话也就是15分钟的路程。”这个时候的肖裕声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明白一个道理,参军入伍就是为了磨练自己,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自找苦吃”。他暗下一个决心,既然当兵,就要以部队为家,越是离家近,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我是来当兵的,是来锻炼自己的,为的就是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将来回想起往事来,不会懊悔”。在当战士的两年期间,逢年过节,他除了一次利用年初一回去两小时外,再没有回过家。 说来很有意思,听肖裕声谈到他的中学、入伍、上大学的每个阶段的故事时,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他的每个阶段的进步都是由坎坷成就的。 肖裕声是1966年的老初中生,在学校里是个班干部。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干部,可是没想到的是,入团的时候竟然好几个同学表示不同意。这对他一个15岁的孩子来说,刺激很大,由此他学会了反省自己和换位思考。 “哦,当时仔细回想一下,那个时候年轻,爱憎分明,要求自己严格,同样要求别人也严格,是方法不对,得罪了同学。”肖裕声回忆说,“从那以后,我就悟出了团结的重要性,与人为善的重要性。”直到1968年赶上“四个面向”,进入工厂,肖裕声的与人为善都做得非常好,“在入团这个问题上,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次挫折。” 1969年入伍,肖裕声被分配到警通连,半年后又被调到放映队。除了完成好下团放映电影的任务之外,他的业余时间用在了练字和画画上。因为他发现,部队出墙报和搞其它宣传活动都需要掌握这方面的技能。肖裕声就是这么一个善于根据工作需要而不断调整自己学习方向的人。在他的心里,始终牢记着入伍前父母对自己的叮嘱:“一定要做一个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人。”“几次拉练,我发现部队宣传员在行军途中特别需要一个扩音器,但是当年的条件很艰苦,师首长讲话时用的还是需要用发电机的那种很老式的扩音机。于是我就动脑筋,到处搜罗无线电元器件,结果真让我找到了几样,比如线圈,大功率三极管什么的。声音输入输出的匹配完全是靠我在变压器上一圈一圈试出来的。”肖裕声回忆当年,“拉练的时候,我们宣传员要比别的战友辛苦很多,要提前跑到队伍的前面,唱歌、打快板,鼓舞部队的士气。等队伍走过去了,我们再追上去,超过他们。我当时身上除了背着拉练需要的背包、枪、米袋子、铲子以外,还比其他人背包上多出一个15W的高音喇叭,胸前多出一个装着8节电池的木头盒子‘半导体扩音机’。” 尽管贵州的冬天寒冷难耐,尽管肖裕声和战友们的脚上水疱加血疱,尽管累得行军途中经常睡着走路,但是他依然咬紧牙关,目的就是要磨练自己。没有想到的是,肖裕声发明的扩音器在师首长给全师同志们做讲话的时候,给他们团争了大光。 “那次拉练到娄山关山顶,部队集合等待师首长讲话,但是因为发电机太重,没有拉到山上来,所以,我做的扩音器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想见,当年站在师首长身后,胸前挂着木头盒子,两手高高地举着扩音器,站在全师人面前的那个小战士,心里会有多么的自豪啊!这一年,肖裕声被评为省军区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称号了。 由于表现好,肖裕声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了干,军装也从两个兜改换成了四个兜。1971年部队派肖裕声到昆明军区电影放映师资干部培训班学习,他成绩名列前茅。其实去之前,肖裕声就听到省军区要调他去电影工作站当教员的消息,但是学习结束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动静,肖裕声依然按部就班地工作,依然把刻意磨练自己当作首要的任务。直到1974年,肖裕声被部队选派到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没有被调到军区电影工作站,是因为有人背后打他的小报告,说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作为穿军装的工农兵学员,从走进南京大学的那一天起,肖裕声就被选为副班长和校学生会副主席。但是又是一个没想到,在“文革”特殊背景下,竟然有几个“造反派”同学串联,企图把肖裕声的校学生会副主席、副班长的职务统统换掉。对此,肖裕声看得非常明白,他当机立断,“急流勇退”,向学校提出了辞呈。因为他深知,部队送自己来学习极为不易,许多战友还在第一线工作,自己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学习,回去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不是来搞“政治运动”的。这一年,肖裕声正好24岁。 “其实人生的道路有两种走法,一种是先天头脑聪明,后天积累丰富的人,经过努力成了科学家。而我属于脑子聪明,但是前期积累不够,必须抓紧时间补课的那种人。”肖裕声总结说。就是这样,肖裕声在大学期间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集中在了学习上。大学毕业后不久,他被调到中央军委政治学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