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铁路以南青州地区文化建设日新月异
(一)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团体是活跃在抗日根据地内的文化主力军。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铁路以南青州地区西南山区抗日根据地文协组织、孩子剧团和戏剧表演剧团——玉庆班。
文协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一切文化力量,推动人民参加抗战和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艺。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工农兵群众,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出大批反映战争现实,讴歌根据地建设、揭露敌人罪行的诗歌、戏剧、报告文学和小说。抗战文艺对激励军民的抗日斗争,揭露和瓦解敌人,以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孩子剧团和戏剧表演剧团——玉庆班设戏剧组、歌曲组、舞蹈组、标语组、美术组、道具管理组。主要是在根据地内利用节日或集会进行以抗日内容为主的宣传演出,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戏曲、歌曲、舞蹈、话剧等,内容都是结合当时的形势创作的,演出的话剧主要有《电线杆》、《理发店》、《纺线车》、《八路军跳崖壮士》、《放下你的鞭子》等;演唱的歌曲主要有《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等;舞蹈形式有叮当舞、儿童舞、农夫舞等,再现了日军烧杀掠抢、欺侮妇女、填人入井等残暴行径,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战激情。
同时孩子剧团和戏剧表演剧团——玉庆班还配合地方政府和县、区基干武装加强宣传攻势,用石灰和红土涂写标语口号。使根据地群众在娱乐中接受到了形象的抗日教育,活跃了根据地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改变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某些旧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工作在抗战初期就相当活跃。1938年3月,“淄河流域抗日联军办事处”和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成立后,创办了党刊《淄河周报》。1941年7月,隶属中共鲁中区党委,辖益都、临朐、淄川、博山、昌乐、安丘、潍县等县党组织的中共益临工委在益都县孙家岭建立后,创办工委机关报,定名为《卸石山下》。这些党报党刊的创建和发行,对于指导铁路以南青州地区的抗日斗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密切群众关系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党的各级宣传部门还组织翻印和编印了许多重要理论著作、政治理论教材、时事教育读物及大量宣传品。如翻印发行了《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编辑出版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级与阶级斗争》、《游击战》、《时事教育讲话》、《党的基本知识读本》、《党的建设》、《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等小册子,这些书籍的出版发行,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理论和工作水平。
(三)教育工作
铁路以南青州地区中共党组织积极举办各种政治训练班,大力开展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培养抗战人才。
1.干部培训
铁路以南青州地区中共党组织自1939年12月起,多次举办抗日军政干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训练班,组织学习中央文件和上级的有关指示,学习抗日理论、统一战线、游击战争、群众工作、军事知识等对敌斗争的多方面知识,向他们进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谁养活谁”的阶级教育,使抗日军政干部和各县、办事处干部及区、乡、村的农、青、妇等群团组织负责人增长了才干。同时,培养了一批爱国青年和中小学教员。
2.学校教育
自1941年起,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拨付专款,抽调教师,大力支持创办农村小学。先后办有长秋村抗日小学、仁河区朱崖村抗日小学等。同时,恢复、扩建了上庄、窦家崖等多处中小学校,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对抗日军人子弟、贫苦儿童、敌占区的青少年实行公费教育。
小学课本多为四县联合办事处编印,内容包括民族教育、阶级教育、生产教育、纪律教育等。学校不仅组织学生学习,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配合民兵站岗、放哨、送信、查路条、慰劳部队等。培养了儿童正直、勇敢、互助的精神和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为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3.民众教育
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铁路以南青州地区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还积极兴办民众教育,形成了全民性学文化热潮。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冬学、夜校、识字班及俱乐部、剧团等,其中以冬学运动为主。
冬学运动首先在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兴起。1941年秋,四县联合办事处党政领导就布置了冬学工作,组织群众学习文化,宣传减租减息和实行合理负担的政策,调动群众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1942年入冬后,四县联合办事处所属村都办起了冬学,约500处,实行“闲时多学、忙时少学、大忙不学”的办学原则,既不耽误生产劳动,又给成年男女各种受教育的机会,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1943年冬,冬学运动由四县联合办事处扩展到中共青州工委领导的青州城区等地,冬学运动广泛开展起来。据统计,四县联合办事处和中共青州工委领导的青州城区等地约5万名青壮年男女参加了学习。有些是全家人入冬学,老幼互帮互学,情景感人。农民群众白天劳动,晚上学习,生产和学习相结合,既提高了思想觉悟,又促进了生产。 1944年,鲁中行署下达了关于冬学运动的指示信,提出“利用冬学运动形式,广泛开展成人教育,打下今后成人教育的基础”,使冬学运动的发展更为迅猛,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冬学运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农、青、妇等群众组织的建立健全。
抗日战争时期,青州各县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深入持久地宣传了抗战,及时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抗战和根据地各项建设;广泛地宣传了马列主义,培养起一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及时培养了抗战急需的各类人才,尤其是培养了大批干部;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文化思想水平,改变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某些旧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为抗日救国、社会进步培育了大批人才,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农村,奠定了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青州人在抗日战场上》(530千字),樊光湘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一卷1925-1949)(308千字)樊光湘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