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值此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为青州地区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邓恩铭(1901-1931)。他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在中国革命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青州,是山东最早建立地方党、团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的县市之一。青州党组织的建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经历了一个先建团、后建党,由学生到工农,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山东早期党组织就密切关注青州党组织的建立工作,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先后多次到青州,对青州建党工作直接进行了指导,成为青州党、团组织的奠基人之一。
同年冬,共产党员王翔千介绍学生李耘生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青州历史上第一个团员。随后,刘俊才(刘子久)、刘序功、王元昌、赵文秀等相继入团。
1923年5月,益都四师学生王为铭受到马克思主义熏陶后,在青岛《胶澳日报》副刊发表了一篇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05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这篇文章引起了当时在《胶澳日报》任副刊主编的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注意。随后,邓恩铭便到青州找到王为铭,向其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并赠给王为铭《共产党宣言》和《第三国际代表大会决议》两本书。从此,邓恩铭借其舅父黄泽沛在益都县任知事的方便条件,经常到青州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接触,启发青年学生的革命觉悟,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邓恩铭的影响下,5月29日,青州十中、四师、甲农的27名学生在城里冯家花园成立了青州平民学会。学会骨干有赵文秀、石毓冥、祝树蕃、王元昌、刘序功等。平民学会组织会员参加座谈会、讲演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探讨改造社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反帝爱国活动宣传,推动了全市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月份,益都四师校长刘尚敬压制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刘尚敬是前清举人,思想陈腐,视新文化为异端。学生略有不满,动辄开除,并借期末考试压制学生的读书活动。刘尚敬压制民主、专横跋扈的行经,激怒了全校老师和学生。在邓恩铭的鼓动下,四师掀起驱刘学潮,并发动全校老师和学生对学校当局推行法西斯教育、开除进步学生的行经进行了斗争;掀起了改革封建落后的法西斯教育制度、进行反帝爱国教育、传播进步思想的热潮。8月,十中学生联合会创办《学生联合会》会刊,在会刊第一期上发表了宣言。宣言指出:会刊供全体学员发表学生时代的新思想,以便交换知识,研究学术;供学员发表对社会的看法,站在改造社会的前列;介绍新文化、新思想,补救社会方面知识的空虚,让会员明了现在的急务,并在改造旧制度、旧恶习中自觉地改造自己。
1924年4月,王尽美到省立十中,在进步学生中宣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苏联十月革命,并组织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团青州支部建立不久,邓恩铭再次来益都,发展了四师学生王为铭入团,并在王翔千之弟、十中教师王振千家中,把王为铭介绍给团青州支部,同时建议王为铭列席团支部干事会。8月,经团中央批准,青州团支部改建为青年团青州特别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
1924年冬天,根据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的《S?Y(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与C?P(即中国共产党)关系决案》中有关团员转党的决定,团青州特别支部的一批团员杜华梓、王元昌、赵文秀、李春荣、王懋坚等转为共产党员,成为青州第一批党员。
1925年1月,在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建立了中共青州支部。杜华梓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2月,改属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驻地涝洼村。中共青州支部的建立,是青州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根基已经扎入了青州大地,揭开了中共青州地方党组织发展的新篇章,青州的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青州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后,在中共山东地执委领导下,在王尽美、邓恩铭等党的负责同志的多次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组织,努力拓展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州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农民运动的结合。
1925年8月,邓恩铭被任命为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0月,邓恩铭再次来益都,并在益都城东七里的东圣水村,召开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参加人员有邓恩铭、刘俊才、廷伯真、丁君羊、王用章、孙秀峰、朱秀蓉(女)等。会议总结了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了下一步党、团组织的发展问题。扩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益都党、团组织的建设和农民运动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