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长沙不断学习成长,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一个具有进步革命思想的青年,直到最后成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家。为了充分了解毛泽东思想初期形成过程,7月16日至19日,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赴长沙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以毛主席青年时期求学之路为主线的调研类暑期社会实践。
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长沙的求学之旅
追寻着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的人生轨迹,我们来到了首站--湖南第一师范旧址,先后参观了大礼堂、毛泽东曾经就读的第八班教室、寝室以及其他展厅,在聆听讲解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青年毛泽东求学之路的了解。青年毛泽东自1914年春进入湖一师,他在这里度过了八个年头,四年半的读书生涯,还做过两年多的附小主事和师范部国文教师。在这里求学生活的一段时间,可以说对毛泽东的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既为他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也为他以后成为一代伟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曾对美国著名作家斯诺说:“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他还说,他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利用这个机会,我们重点研讨了青年毛泽东的过人之处,我们发现,他无论对校中规定的必修科目或课外的新旧读物,都以批判眼光去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他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寻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方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日夜孜孜地刻苦钻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这可能就是他能够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这确实是我们青年学习的典范。
在此期间,青年毛泽东结识了人生导师杨昌济,妻子与挚友杨开慧以及诸多志同道合且日后对祖国贡献颇多的朋友。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重走了他们当年常常出游的路线。登上岳麓山,古枫参天、亭亭如盖。一眼望去,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爱晚亭英姿焕发。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经常在此与朋友一起纵论天下事。在爱晚亭,我们恰逢了南开大学实践团,两校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感到获益匪浅。来到橘子洲头,32米高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透过巨型雕像,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在橘子洲头沉思的毛泽东,心忧天下、胸怀大志。站在临江而建的望江亭,领略了青年毛泽东当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英雄气概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
实践团成员围坐在毛主席当年坐过的书桌旁
在湖南第一师范纪念馆,实践团成员讨论青年毛泽东的过人之处
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雕像前合影
思想的启蒙:韶山的童年时光
最后,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前往韶山探访毛泽东同志故居。在一所泥砖墙、青瓦顶的南方农宅,毛泽东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旁边南岸私塾的课桌也见证了毛主席的启蒙教育。群山环绕,荷叶连天,两三朵荷花点缀其中,正是这一方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出这样一位世纪伟人。随后,我们参观了故居陈列馆,学习毛主席的革命事迹,并前往铜像广场拜谒毛主席铜像。
实践团成员拜谒毛主席铜像并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