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世界记住了一个名词---“三八线”; 1950年10月8日,一支特殊的军队诞生,世界记住了一个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停火,世界记住了一个崛起的古国---“中国”。 朝鲜战争期间,297万志愿军先后赴朝作战,硝烟浴血,勇往直前,19万祖国之花凋零在朝鲜高地,可歌可泣,谱写了一曲“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 8月7日,在“喜迎十九大,弘扬爱国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实践一行人怀着对抗美援朝最可爱的战士的崇敬之情,抵达丹东(当时的安东),重温战时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找寻历史背后的故事。
鸭绿江大桥上红旗招展
鸭绿江大桥感怀
8月8日,我们的行程正式展开。这一天惠风和畅,不远处一座钢铁大桥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分外有力。青山埋忠骨,热血染忠魂,迎风飘扬的旗帜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走近,这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断桥。1909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美军为切断中方供给线,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8月8日,我们的行程正式展开。这一天惠风和畅,不远处一座钢铁大桥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分外有力。青山埋忠骨,热血染忠魂,迎风飘扬的旗帜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走近,这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断桥。1909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美军为切断中方供给线,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
8月8日,我们的行程正式展开。这一天惠风和畅,不远处一座钢铁大桥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分外有力。青山埋忠骨,热血染忠魂,迎风飘扬的旗帜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走近,这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断桥。1909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美军为切断中方供给线,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
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
江边采访游客
鸭绿江大桥是中朝两国的国界线所在,也是中朝友谊桥。桥上的音响中循环播放着歌颂中朝友谊的红色歌曲,桥对面朝鲜建筑依稀可见。从桥上向下望去,竖立着朝鲜国旗的船只时而驶过,桥上热情的游客会伸出臂膀向他们挥舞示意,朝鲜人民也在船上行注目礼,微笑作以回应,虽然语言并不相通,但我们拥有着一段共同的历史,在敌人面前我们的心始终连在一起,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面对霸权主义的挑衅亦然如此。在桥上遇到一对小时候在丹东长大如今回访故土的一对金婚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步履蹒跚,相互依偎。虽然并没有亲临战场,但老爷爷向我们回忆起当年老人们向他们讲述的战场上动人的故事,不觉眼眶发湿。
当年在朝鲜,进入我军口袋战中的美军在撤退时必经之路就是水门桥,中国士兵三次实行爆破将桥炸毁以阻击敌人,为大部队包抄赢得时间。任务落在第九兵团20军58师某连肩上,然而美军撤退到此地时竟然异常顺利,水门桥的缺口也在48小时之内由敌军工兵团修补得以顺利撤离。正当安全撤离敌人纳闷:修补坏桥期间竟无志愿军发起攻势的时候,消息传来在冰天雪地里伏击的志愿军战士全员冻死在水门桥边高地,死前战士们仍保持伏击状态纹丝不动。后继换防的部队只在他们口袋中找到了一张被冻得几乎无法展开的纸片,上边写着:“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当时,接到这份电报的彭总不禁老泪纵横,“那些还都是年轻的娃娃啊。”消息传到内地也是群情激愤,极大的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
寒冷的朝鲜夜空下,将士们单衣单裤,大雪无情的消耗着战士们热量,直至胸腔那颗红心停止跳动。在武器装备落后,后勤补给不足的战争局势下,志愿军们在敌机一次次猛烈炮火狂轰滥炸之后,从土堆爬出攻向敌人,惨烈肉搏。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期间,抱着炮筒冲向敌人,用身躯堵枪眼的将士们大有人在。在没有制空权的劣势下,将士们只能抓住一个个晴朗的夜晚,凭借夜间作战的优势向敌人发起反扑。我们无法想象战争的场面,甚至用惨烈根本不足以形容。战后,彭老总曾经说,战士们的艰苦已经超出了长征时期。
然而,面对将战火烧到家门口的美帝野心狼,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心怀匹夫有责的战士们视死如归,为了祖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了军人的荣誉,他们一个个向前冲锋,哪怕尸骨成垛,无畏炮火。就连敌人都说,这是一支怎样可怕的队伍啊,战士们高昂的士气使敌人的精锐部队精神几近崩溃。
断桥尽头,游客们都在这距朝鲜最近的地方合影留念,这块以史为鉴的断桥遗址承载着历史,面向朝鲜……
断桥尽头的以史为鉴碑
8月8日下午,丹东革命烈士纪念馆
下午,我们沿着既定路线走到抗美援朝纪念馆门前。门前张贴了一张由于修缮暂时闭馆的通知。纪念馆门两侧杂草丛生,似乎已经许久未有人曾来过,偶遇铁门中钻出的一对游客,他们告知里边山上已经被封,无法上去。遗憾之余,我们和门前歇息的一位大叔和他的妻子聊起抗美援朝事迹,向他们追问起抗美援朝精神在丹东的普及情况。大叔是一名普通纺织机械工人,大叔得知我们是来自沈阳的实践队伍,和我们无话不谈,交流起来也很是顺利。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抗美援朝精神在民众中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口口相传的大多是老一辈,当年战士们的浴血奋战对于在安逸生活中成长的年轻人来说不免有些隔岸观火。在闭馆前,丹东革命烈士纪念馆也常被用作爱国红色教育基地,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基地、瞻仰英雄、回顾历史。
历史的价值往往在于它所引起的思考,有人把抗美援朝时的精神状态概括为三句话:承受压力,应对挑战的心态;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气势;团结一心,敢于胜利的胆识。历史不容忘却,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先烈们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在和平年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铭记历史的教训,一心一意求发展,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正当我们准备离开之际,我们遇到一位叔叔带着两个孩子也来到纪念馆前。走近得知叔叔也是来自大连,在假期带孩子出来旅游,希望孩子能够了解这段历史,更好的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史,从小能够拥有一颗热爱祖国报答祖国的赤诚之心。中国近代就是一段屈辱史,反抗史,建设史,这期间涌现出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构成了灿烂的中国精神和文化的瑰宝,前人虽已逝,精神却长存,这些顽强不屈,爱国奉献,不怕牺牲,团结求实的精神将启迪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这些精神在新时代也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