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船夫
白洋淀风光
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抗战纪念馆
雁翎队革命战士长廊
雁翎队纪念馆合照
8月3日至4日,华中农业大学“寻访红色记忆”社会实践团赴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白洋淀开展实践调研活动,结合纪念馆与相关文化教育基地的学习,了解了白洋淀在抗日战争和在雄安新区中的重要地位,体会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华北之肾”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的中心,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意义,为雄安新区提供重要的生态支撑。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共143个淀泊,3700条沟濠,12万亩芦苇,10万亩荷花,景色宜人,不负“北国水乡,荷红苇绿”的盛赞。
入淀后,实践队首先前去了文化苑雁翎队纪念馆,该馆于2004年6月开馆,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六秩回眸一堂荷蕊皆含血,八年抗日满淀芦花尽请缨。”馆内通过陈列大量的抗战武器、船只、文献等实物以及详尽细致的图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雁翎队的抗战历史。在雁翎队战士纪念长廊,记载了很多白洋淀游击健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跃然纸上。其中,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百战将星吕正操的英勇事迹更是让队员们肃然起敬。雁翎队纪念馆浓厚的红色氛围是队员们内心激荡,于馆中心“党员誓词”处重温了入党宣誓。
随后,实践队前往了荷花大观园中的孙犁纪念馆。孙犁用特别的武器——文字,独创白洋淀文学流派,用他的笔来唤醒人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优秀品格。他的塑像端坐在馆前,他的双眸凝望着白洋淀——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他所一生遵从的“大道低回”般的深居简出,笔耕不辍的优秀品格深深触动了队员们。队员孙慧敏说道,“这让我们直观地体会到了文学的力量,也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所肩负的弘扬继承红色文化的责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抗日战争纪念馆,队员们从“组建抗战武装”至“初战日军——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建立、巩固”再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蚕食、扫荡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再至“最后的战斗”,于各个分馆详尽了解了当地居民艰苦卓绝,坚持抗战的历史。在“抗日英雄榜”前,队员们久久驻足,对革命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水上雁翎队,天下美名传,精神传后世,爱国保家园。”悠悠的民谣穿过时光长廊,带着独有的红色记忆传来,芦苇微荡,野鸭鸣鸣,白洋淀的革命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经久不衰;而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当历久弥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千年大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