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深入地探寻舟山的红色文化,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定海革命探索行”调研团前往岱山,怀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参观了金维映故居,感受了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穿过小巷,在高高低低的居民楼间,一座砖木混合的复古式建筑,位于岱山县高亭镇清泰路后街14号。远远的便看见“金维映故居”五个金色的大字刻在正中央的牌匾上,是1995年3月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的。
故居内的陈设非常简单,一尊白色的塑像,几个花篮,显然是这几日社会各界人士来此哀悼宣誓时新添的。五个朴素的花瓶,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为纪念母亲金维映诞辰100周年亲手制作,上面印着他为母亲作的短诗。中堂的里墙上,是儿子李铁映誊写的国际歌。
侧厅的展板上,讲述着金维映的一生,她的家人,经历。出生于舟山岱山高亭镇的她全家一共四口人,生活有些艰辛。8岁时,进入了定海县立女子小学上学。校长沈毅是舟山地区著名的爱国人士,金维映受她的影响很深。1919年到宁波师范学校学习。师范毕业后,在 “女小”担任幼稚班老师。在执教期间,积极投身声援“五四”、“五卅”等爱国反帝运动,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1926年10月,金维映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舟山群岛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定海独立支部的领导成员,1927年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岱山盐民运动,点燃了舟山地区革命斗争的烈火,时被宁波地委誉为“定海女将”。大革命失败后,转移至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江苏省委妇委工作,从事工人运动,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妇委书记、上海丝织行业党团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等。1931年7月,调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中共于都县委和胜利县委书记等要职,表现了杰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1934年1月,被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金维映踏入万里征途,是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战士之一。1937年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任第四大队女生区队长。1938年,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学习,治病,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德军的炮火之中,年仅37岁。
南面是生活区和厨房,简单的陈设是属于她儿时的记忆,“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习近平在《在纪念金维映烈士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书面致辞》一文中这样讲到。
在火红的七月,在建党96年之际,调研团在金维映故居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战斗热情和奉献精神。革命烈火形成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将薪火相传,青年学生必须学习秉承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