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过去的历史,才能找到未来奋斗的方向;铭记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方能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主题。
一直以来,我们就对历史伟人及革命列士有着敬仰之心,是他们不懈努力和拼搏,才有了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我们小组在2017年3月二十五日决定前往浙江大学,一睹浙大的艰辛发展史。我们六个人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抵达了浙江大学,眼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浙大,虽然无缘在这里读书,但也还是有缘来到了这里。
浙大校史馆:前身求是学院
首先我们在来之前了解到,浙大是在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面向21世纪在我国组建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新的浙江大学仍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那天的阳光和煦,微风阵阵吹来。在得到路人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浙大的校史馆。一踏入这里,就感觉格外的清凉。一进校史馆,我们每个人都忍俊不禁的“哇”了一声,原来浙大校史馆是如此之辉煌和庞大。只不过就是到了校史馆的进口而已,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之拍照了。拍完了纪念照,我们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进入了校史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巨幅画卷《惟学无际》,历任校长,各位学者,印入画中,群星璀璨。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盘 、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潘云鹤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
其中竺可桢对浙大影响极大。竺可桢(Chu Kochen)(1890年3月一7日-1974年2月7日),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年4月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政治会议正式通过由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决定,同年4月25日,46岁的竺可桢正式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一职。竺可桢一到浙大,就提出了自己办学的思想和方针,并对教授阵容、教学管理、学系设置等采取了一系列兴革措施。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1936年秋,竺可桢在对新生演讲时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干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竺校长要求学生有清醒的头脑,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竺可桢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之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竺可桢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敦聘教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他亲自登门求贤(三请马一浮,两请邵裴子),诚邀有才华的同事、学生(如胡刚复、梅光迪、王季梁、张其昀、陈训慈等),重用原浙大的名师(如郑晓沧、苏步青、钱琢如、陈建功、贝时璋、黄翼、蔡堡等),请回离校教授(如张绍忠、束星北、何增禄等),外聘优秀人才(如王淦昌、谈家桢等)。浙大一时人才济济。正因如此,当年的浙江大学,从理工农科到人文学科,都具有第一流的学术水准,站在了当时各学科的前沿,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据了解,浙大的校史馆分为:1、实体馆——“浙江大学校史展”于2007年5月21日开展,展览共分四个部分:求是溯源——求是书院至第三中山大学;探求崛起——国立浙江大学时期;调整发展——建国后的浙江大学到四校发展时期;争创一流——合并后的浙江大学时期。展览以550余幅照片、120多件校史文物,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浙江大学跨越三个世纪、沧桑而绚烂的百年发展历程。 “竺可桢纪念馆”,由浙江大学老校友刘奎斗先生捐资,早于1999年建成,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馆内主要展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的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和生前用品,展现了竺可桢的人格魅力和卓越功绩,特别是1937-1946年率领浙大师生员工西迁流亡办学的业绩。
2、虚拟馆——主页上是“浙江大学”四个烫金大字和校徽求是鹰。主页下方有两个链接,一个是校史馆的链接,还有一个是十年成就展的链接。两个链接都分为三维版和二维版。叩开虚拟校史馆的大门,一副色彩凝重庄严的图画映入眼帘:一个淡淡的脚印渐渐浮现,划过图画左下角求是书院的屋檐,在遵义的教学楼上刻下第二个脚印,脚印向右上角行去,穿过充满沧桑质感的画页,最后停留在紫金港校区启真湖的倒影中。图画中间是校徽和“求是创新,百年传承1897-2009浙江大学校史展”字样。
步入二维校史馆时,庄严肃穆的校歌在耳畔响起,我们不禁被吸引了,一本泛黄的书出现在屏幕上。翻过大书的序言,浙大历史的长幅画卷缓缓流动,画卷上分明是大学路的老建筑、新安江上的小舟、遵义的校门、西溪的图书馆、玉泉的教学楼,伴随着竺校长、马一浮、老浙大篮球队……接下来的二十多页,曾经在浙大学习、工作过的知名校友们依次留下了他们对母校的寄语。数学系的泰斗苏步青、创办老浙大生物系的贝时璋、物理系的栋梁王淦昌、诺奖得主李政道……在这一串留言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对母校的依依深情,也是母校学风笃实、人才辈出的历史。与大师为伍,我辈能不当此自勉、励志图强!接下来,就进入了大书的正文。大书分成四大章,依次是“求是溯源1897-1927”、“探求崛起1927-1949”、“调整发展1949-1998”、“争创一流1998-2009”四大章。每一章,又按时间或大事分成许多图文并茂的小专题,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现在我们面前。以“探求崛起1927-1949章”为例,首页是简介文字,次页左上方就是国立浙江大学当时历任校长的照片,右上方是当时教学楼、实验室的影像,下方是一张大幅集体照。点选下方的放大功能,当鼠标移向这些照片时,照片会自动放大,供我们仔细浏览。
看着一幅幅图片以及下面的介绍,我们深深的被这所名校在这一百多年,尤其是并校后的艰难探索打动了。我想到,一所学校在不断的经受挫折和非议中成长起来,实为不易,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当学会在苦难中坚强。合并之初,许多人说浙大被稀释了,浙大徒有虚名。而今,浙大却更加耀眼地站在人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