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巍巍太行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无数中华儿女在这里为拯救中华民族存亡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历史的辉煌。
武乡,坐落于太行山上的一座小城,70年前,在民族危亡之际一批批不怕牺牲、浴血奋斗的抗战英雄在这片土地上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时至今日太行精神、光耀千秋更加熠熠生辉!
砖壁、王家峪、下北章,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长乐之战……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也留下了在浴血奋战的岁月里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口锅,补满了补丁。看似普通的锅,它却见证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它就是红军长征时期使用过的行军锅。这口行军锅锅底直径71cm,高47cm,由铁皮打制而成,锅沿局部已经裂开,锅壁和锅底有几道裂缝,还有大大小小17块补丁,虽然早已锈迹斑驳,但每一个补丁都记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1938年春,日军出动3万余兵力,分九路向我晋东南根据地围攻,妄图把八路军总部消灭在辽县,榆社,武乡地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所属的晋东南部队,在武乡县长乐村打响了反“九路围攻”的长乐之战。此次战斗中,当地的热血青年,纷纷投身战斗,与八路军战士们一起征战沙场。王家峪村李焕兰的丈夫也不例外,他身强力壮,参加了救治伤员的担架队。他在距离长乐村不远处的里庄沟山坡上发现的一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战士倒在血泊里,在他的背上背着一口行军锅,只见在锅的底部有一个弹洞,原来敌人的子弹从战士的胸前穿过,血流不止。必须马上抬上担架救治,但他却紧紧地抱着一口行军锅,不肯放开。他说:“这口行军锅从长征到现在一直都跟随我,爬雪山,过草地、煮草根皮带,救活了无数名红军战友。今天又掩护我打死了不少鬼子兵,我实在不忍心把它丢掉啊……”战士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牺牲了。就在牺牲前他不忘惦记着随他战斗多年的行军锅,一再请求希望可以帮他把这口行军锅保存下来。李焕兰的丈夫含着眼泪,他想“年轻的战士为取得战斗的胜利献出了的宝贵的生命,一定不能辜负八路军的嘱托!他决心保存这口锅。”于是冒着危险把这口锅背回了家中。抗战其间无论多苦、多累、多么艰辛他都一直珍藏着这口行军锅。不幸的是,后来转移这口锅时正好赶上日军“扫荡”,他被日本鬼子给杀害了。1939年10月,八路军总部辗转来到了王家峪村。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夫人浦安修就住在李焕兰家,听说了关于这口锅的来历。后来,每当总部培训干部接待客人的时候,大家都会一边吃着这口锅煮的饭菜,一边听彭德怀副总司令讲述这口锅的传奇故事。直到八路军总部离开王家峪村的时候,彭德怀副总司令看到这口锅上有许多补丁,仔细数了数,锅的底部和周围整整补的17块补丁。他感慨地说:“这口锅为红军和八路军立下汗马功劳,待到全国解放后,一定要把它放到博物馆,让他把革命传统永久的传承下去。”
时过境迁,曾经守护这口锅的人都已经去世。但是现今仍陈展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厅的行军锅却继续用沉默诉说着那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将红色记忆定格,将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如果没有那片至情至性的军民情义,没有那一段段舍身护锅的感人故事。恐怕谁也不会在一口锈迹斑驳的铁锅上留有念想。那背后的生死攸关,那背后的革命友谊,那背后的英雄气概以及在这片红土地上烙下的深深印记,都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天空。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后人记住这些英雄,让太行记忆永续传承。作为革命老区的武乡将一步一个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