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张利修同志,现今已经93岁高龄,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义务举办红色文化图片展,长期坚持对社会群众、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用晚年的夕阳红精神教育培养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时代、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培育革命新人。
张利修老同志出生于多苦多难的年代,父亲被日寇杀害,家乡的乡亲们把他养育长大,后历经三十五载军旅生涯,于1982年从部队光荣离休。从1993年开始,张利修老人前后举办了四十多个主题不一的展览,共设计版面3000多块,自费制作各种图片近两万幅,在郑州市的学校、广场、公园等处流动义展两千多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被省、市新闻媒体报道近百次,应邀做专栏节目20余次,作报告近百场。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和极高赞誉,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流动露天展览馆”。张利修老人多次被省、市、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被郑州市民政局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还被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年年都是干休所的模范休养员。
三十年前的一天,张利修老人正在思考着干点什么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中央要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活动的消息,出于一个老战士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和怀念,他当时特别激动,想到自己还珍藏着几百枚毛主席像章和十几本毛主席的画报,心想:能不能用图片展的形式再现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呢?这个想法使他一夜难眠,筹划着如何办好这个图片展:图片和像章如何摆放悬挂?文字如何编排书写?遇到风吹雨淋时该怎么办?一个个问题牵动着老人的心,那段时间办展览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生活时间,每天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由70多张图片,两百多枚像章组成的“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专题展览”如期展出,受到了参观者的热烈欢迎和大家的充分肯定,这让老人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从此他对举办图片展有了更大的热情、兴趣和信心!
2005年为了准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图片展,他整整忙了一年多时间。每天除了照顾老伴、照看孙子、做家务外,其余时间全部用在展板上,休干所的会议室成了老人的工作室,桌子上摆满了毛笔、钢笔、胶水、卷尺、文具刀、线绳,还有一块已经磨出凹坑的砂轮块儿,老人讲:“用这个砂轮磨刀片,很管用,人家刀片头用钝后就换新的,而我这磨一磨还能用”为了节约成本,他还四处搜集别人丢弃的条幅和广告彩页加以利用,但在花钱购买资料和复印材料时,却很乐于慷慨解囊。
张利修老同志每次都是自备干粮和水,迎着朝露踏上征程,披星戴月回到家中。2006年6月中旬,老人突然感到心绞痛,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要求他必须住院,而他在医院却待不下去,心里一直惦记着他的展览,几天后,他不顾医生和家人劝阻,坚决要求提前出院,回家后又继续整理展板,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终于按期举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图片展。
在一年冬天,路面积雪很厚,被车轮碾压过的道路光滑难走,但张利修老人想到约好要去郑上路一个学校办图片展,就毅然骑车前往,可是路实在太滑了,不小心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手被摔破了,顿时流出了鲜血,他从衣兜里掏出手绢儿,简单做了包扎处理,又推车艰难前行,出展回家后,吓坏了老伴儿和子女,大家不停的埋怨他,亲人的责备中夹杂着关爱的心情,后来,子女专门为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希望老人在办图片展的路上能更安全些,更方便些。随后的日子里,张利修老人都是蹬着三轮车办展览,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这些年来光车轮就更换了两个,外胎换了五次,内胎换了四次,蹬断了四根链子,这些都被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形象地称他为“蹬着三轮车送精神食粮的宣传员” 。
办图片展光有热情还不行,还要有科学求实和舍家忘我的精神,每个年代、每张照片、每个数字都要准确无误,有一次,为了核实关于国家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有关数据,张利修老人拖着年迈的身体一天跑了六个部门,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没有带雨具的老人被雨水淋了个全身湿透,但他还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去走访,去查实。
那年,他一门心思扑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的展览上,有一天傍晚回到家里,发现患病的老伴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心慌不适,连午饭都没吃,就连忙上前问老伴儿:“怎么了?又犯病了?”老伴儿有气无力地说:“没多大事儿,就是心里有点难受”面对此情此景,他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其实除了心疼,心里更多的是愧疚和自责,要不是自己照顾不周,老伴儿也不会遭受这样的罪,但想着马上要举行的展览,自己又不能亲自照顾她,只能让子女请假来照顾。由于连日四处奔波,劳累过度,在建军节的前两天,张利修老人自己身体也没能扛住,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头晕眼花,不得已只能住进医院,子女想,这下父亲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可谁知,病中的他又接到约展单位的电话,没等治好就要求出院,带病坚持办完了这次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