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退出根据地。红六军团的大部队在安全撤离后,负责掩护撤退任务的红52团,却离奇失踪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多次派人调查,却始终没有结果。时任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杨又铸,对这起事件感到无比费解,决定亲自寻找当年的真相。
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又铸
在经过调查和走访后,他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每当清明节、重阳节的时候,石阡县龙塘镇甘溪槽村的全体村民,就会到一个叫“困牛山”的地方举行祭祀活动,杨又铸觉得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与村民沟通后,他得知他们祭拜的,正是当年牺牲在这里的红军战士,并且他从中了解到当年那段感人涕下、慷慨悲壮的故事。至此,红52团失踪的真相,才走进公众的视野。
那么1934年10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这些村民会自发地进行祭拜?今天就带大家了解神秘失踪的800名红军战士,以及他们的英烈事迹。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第五次“反围剿”受挫,红六军突围西征
1934年,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上,遭遇重大挫折,蒋介石调派60余万的兵力,对我军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将我军扼杀。
为了保存红军的主力,8月7日,中央作出重要指示,令红六军作为长征的先头部队,承担起阻击的任务。红六军团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率领红六军两个师六个团,一共9700余人,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开始了悲壮且充满危险的旅程。
红六军团领导人,左起:任弼时、肖克、王震
这次西征可谓凶险至极,蒋介石调派了中央军、粤军、川军、湘军、桂军等在内的众多军队,对我军展开攻势。
在湘、桂军队的前后夹击,以及国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红六军的五个团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障碍,于10月5日进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
10月7日,红六军进入贵州的甘溪,在刚进入甘溪时,他们就遭遇了敌军的袭击。当时,蒋介石在这一带部署了湘、黔、桂三个省在内的24个团,共计4万余兵力。因为人数与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红六军寡不敌众,被分割成了几个部分。各部奋起抗击,但依然挽救不了战场上的劣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52团奉命牵制敌人
危急存亡之际,生死就在一瞬间,如果大部队不能够迅速冲出重围,将可能面临被全歼的危险。萧克立即作出指示,让18师红52团的800余人牵制住敌人,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随军出战,为其他部队的突围创造条件。
萧克
红52团作为一支战力极为强悍的军队,在红六军的西征途中一直肩负着扫清障碍的先锋作用。作为这次阻敌任务的负责人18师师长龙云,也不负众望,为大部队的成功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早在1928年时,他就参加了由彭德怀、滕代远组织领导的平江起义,并先后参与了湘赣边地区的游击战斗、长沙战役、第一至三次反“围剿”作战、赣州战役等重大战役,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战绩,他多次被委以重任。
1933年,龙云被任命为湘赣军区参谋长,1934年他被任命为18师师长兼参谋长。萧克对自己的这位爱将十分放心。接到阻击命令后,龙云深知自己使命的重要性,自己能否抵挡住敌人的进攻,将直接关系到红六军的生死存亡。
龙云铜像
为了减轻大部队的压力,他决定以自己为诱饵,将敌人的注意力和火力吸引到自己这里来。红52团在与敌军激战数个小时后,其余的各部队也开始逐渐冲破敌军的重重封锁。在看到大部队完全撤离后,龙云才准备抽身与其汇合,但在经过龙塘镇的朱家坝路口时,红52团却遭到了敌军的拦截。
当时,为了让红52团脱离险境,萧克派出红49团进行回援,但因为敌军在龙云身后穷追不放,龙云错过了最佳的逃跑时机。混乱中,他与红49团冲散了。在与红49团冲散后,他认为,如果按照原有的路线撤退,敌人势必会在路上设下埋伏,于是他决定带领红52团向西转移,之后再迂回南撤与红六军兵合一处。
萧克
但此时敌军将红52团当成了红军的主力,于是紧咬不放,这也是龙云想看到的。敌军将他们当成红军主力,也可以减轻红六军其余各部的压力,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机会。可当他的部队到达龙塘地区时,却因为对当地地形不熟而在原地打转。
当时,贵州是国民党的统治区,在我军到达这里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就不断地向当地百姓抹黑我军的形象,称我军是赤面獠牙、无恶不作的土匪。因此,当地百姓对我军避之不及。这也导致了红52团在战场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敌军以百姓为盾牌,红52团宁死不放一枪
10月16日,龙云和田海清所率领的红52团,在艰难地摸索方位后,终于碰到当地的一位老乡。但因为听信敌军的谣言,老乡对我军有所误解,他为我军指了一个不利于我军作战的地方,那就是困牛山。
困牛山
困牛山山势南高北低,随处可见悬崖峭壁,三面被黑滩河环绕,只有东边一个方向能够走。因为村民放的牛,经常在这里丢失,因此这一带也被称为“困牛山”。
即便是在这种险境之下,我军仍然同敌军激战了三天三夜。见久攻不下,国军气急败坏,为了将我军消灭,他们想到了一个损招。就是将当地的百姓抓来,放在国军队伍的最前面。他们知道红军向来不会向百姓开枪,于是利用这一点,肆无忌惮地步步紧逼,红军一直被逼退到了虎井沟悬崖边上。
以前的百姓
国军的这一卑劣无耻的行径,让我军战士的战斗变得畏手畏脚,战士们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朝百姓开枪。战斗进行到这里时,我军已经只剩下400人了,为了避免全军覆没,龙云下令将队伍一分为二,自己带领200余人沿着陡峭的悬崖,顺着藤蔓下山与任弼时的部队汇合,田海清则带领余下的人继续战斗。
因为不能朝百姓开枪,田海清近200名战士始终只是瞄准射击的动作,而没有开枪,整个山谷处于一片寂静的状态,最终还是一个连长打破了陈寂。只见他高声呼喊道:“宁死不做俘虏!”说着便一跃而下,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这一幕让无数的战士为之动容,大家纷纷效仿,舍身取义,紧跟着他跳了下去。
困牛山
在这次战斗中,田海清壮烈牺牲了,这些战士们也都纷纷遇难,只有少数几个战士在跳崖后,被当地的村民所救活了下来。
另一方面,龙云虽然率领部队,顺着悬崖峭壁冲破了敌军的包围圈,可因为这里是国统区,处处都有国军的身影。因此,他在行军没多久后,便被敌军发现了,在战斗中他被敌军打中了一枪,并在逃跑途中被捕。。
在严刑逼供下,龙云始终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半点机密,最终因为枪伤不断恶化,在狱中去世。在这次战斗中,除了少数几个被救的战士外,红52团几乎全部阵亡。其宁死不屈、舍身为国的行为,可谓悲壮。
红军跳崖殉难处
红52团“人间蒸发”,真相悲壮而令人动容
红52团阵亡的消息,当时红六军并不知道,他们认为以红52团的作战能力,应该是可以顺利突破敌军的围堵的。可红52团的战士们,一个个却好像都人间蒸发了,杳无音讯。
红六军的战友们始终都没有忘记他们,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曾多次派人到石阡县进行调查,并派党史专家前往,但依旧一无所获。红52团的离奇失踪,也成了一个谜。就连红六军军团长萧克也这样说道:“自从在甘溪分别之后,就再也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
直到2001年时,这一事件的真相才出现转机。当时,石阡县党史研究副主任杨又铸,因为机缘巧合,知道了困牛山红军曾在这里战斗过。但无论是石阡县县志,还是党史资料,对于这段经历的提及都少之又少,这让不免他产生了好奇,于是他决定一探究竟。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杨又铸亲自到石阡县寻找困牛山,他从年龄大的人那里得知,在龙塘镇甘溪槽村有一个比较符合的山。于是他和几个研究此事的同事,一起去了这个地方。
在与甘溪槽村的村民的聊天中,杨又铸得知,每当清明节、重阳节的时候,当地的村民就会举行祭祀活动,全村的人都会参加。据他所知,甘溪槽村所有人,同宗同源的可能性不太大,于是他联想到红52团失踪一事。
在经过两年多的翻阅文献后,与实地调查后,杨又铸终于得知,甘溪槽村村民祭拜的,就是当年的红52团,他们在1934年的牺牲,悲壮而令人动容。至此,这段不为人知的经历与事迹,才被人们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