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礼四仪’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2016年6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右二)在樊氏图书馆调研
2018年8月,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周健民(右)考察樊氏图书馆
樊家书屋匾额
刘源题字罗雄诗书碑
苏鲁交通线旧址
东海樊氏图书馆坐落于连云港市东海县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双湖西畔白石岭,始建于1906年,1996年恢复开放,是统一战线学习教育基地、苏鲁交通线入鲁第一站、江苏抗战地标、省级红色地名、全国唯一的邓演达烈士和农工党历史文献专题馆。
爱国革命,红色基因赓续
连云港樊氏始迁祖元代樊重兴(克杰)“乃江西修水望族,幼有大志,后以明经入仕,曾执湖广按察司使印,官一任,福一方,因元纲失驭,举族罹祸”弃官隐居于东海,堂号:鉴真堂。乾隆监生、鉴真堂十一代樊兆诗建樊园于白石岭,咸丰三年毁于地震。
光绪三十二年(1906),第十八代、樊兴远建樊家书屋,翌年开放。清末,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牧师来此佈道,兼为耶稣堂。1928年,中共东海特支在此设立秘密交通站,书屋主人刘庭兰为交通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苏鲁交通线白石岭交通站”设于此,掩护刘少奇、罗荣桓等人过往,以及吕振羽、贺绿汀等文化界人士赴延安。1948年11月,东海全境解放,书屋完成交通站使命。新中国成立前后,17位族人为国捐躯,成为革命烈士。
1996年4月恢复开放,1998年5月改名樊氏图书馆。2016年2月挂邓演达文献馆牌,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书香之家”匾。2020年4月10日,经农工党中央批准,列为农工党中央党史教育基地。获东海县统一战线学习教育基地、连云港民主党派成员教育示范基地、市级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新时代江苏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江苏抗战地标、省级红色地名等命名授牌20余项,是东海县第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2021年4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立项,南京出版传媒集团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联合摄制的三集文献纪录片《回望美丽——雨花女英烈的故事》“冯菊芬”在樊氏图书馆拍摄。
特藏丰富,文献资源利用
樊氏图书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馆藏图书10万余册,中共地方文献、统一战线、邓演达和农工党历史文献50余万件。2021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通知连云港市提供“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档案实物展品”档案实物9件,其中两件指定由樊氏图书馆提供。
利用馆藏文献,近年来公开出版《邓演达年谱会集》《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研究1927—1930》《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研究1930—1935》《冯硕仁 冯菊芬传》等专著,以及《孙中山邓演达文献与研究》《邓演达文献馆馆藏文献选刊:回忆邓演达新编》《邓演达佚文集》《红色血脉——苏鲁交通线上的人和事》等内部图书。参与中央统战部《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农工党中央《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九十年》《邓演达全集》等图书的编写工作。
电影《金刚川》主人公的原型张振智文献,是樊氏图书馆特藏之一。该片上映前,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媒体来馆采访报道。
无私奉献,公共文化服务
樊氏图书馆是江苏首家挂牌为公共图书馆的民间馆。自恢复开放以来,连续26年免费,服务读者30余万人次,获连云港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一等奖等荣誉。首倡并引领、推动的“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获省金奖、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农工党上海市委、北京社会主义学院、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江苏社会主义学院等先后来馆查阅文献。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除夕开始临时闭馆三个月,期间组织教师志愿者、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微信、QQ等平台为读者免费提供线上24小时参考咨询服务。
“全民阅读十周年”,央视新闻中心曾推出特别节目《阅读——我们的精神家园》——《书香人家》,播出“传承百年书香撒播文化种子”节目,讲述樊氏图书馆书香风气代代传的故事。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四次报道,《中国统一战线》《团结报》《新华日报》《挚友》《华人时刊》等报刊专栏介绍。
著名图书馆学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子舟教授带领团队,对樊氏图书馆进行为期近一周的实地调查。公开发表逾万字的调查手记,由由国家图书馆出本社公开出版发行。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东海人张斌才(1936— )向樊氏图书馆赠联:“百年风雨史文馆 万卷古今樊氏楼。”开国元勋刘少奇之子、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刘源上将向樊图签名赠送了《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一书,题赠“苏鲁交通线白石岭交通站”一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