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梅坑 别战友
在中央苏区,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5人年龄较大,资历较深,德高望重,被誉为苏区“五老”。
1934年10月9日,林伯渠与何叔衡在梅坑依依惜别。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学更是战友,何叔衡为林伯渠践行,对酒畅饮,彻夜长谈。分别时,何叔衡脱下自己的毛衣,赠给即将远行的战友。林伯渠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惜别诗《别梅坑》:
去留心绪都嫌重, 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 殷勤握手别梅坑。
林伯渠接过毛衣百感交集,更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
1934年10月10日,除何叔衡留在苏区继续战斗外,其他“四老”随中央红军主力从瑞金踏上长征的漫漫征程。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在长汀突围途中被敌人包围,为不拖累众人,践行“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誓言,跳崖后就义。
出生苏区瑞金,反哺赣南老区
长征前几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部部长林伯渠的妻子优待红军局局长范乐春,刚诞下孩子,林伯渠马上就要参加长征,妻子因刚生产完,无法参加长征,组织安排其留下开展游击战争。
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十余天,范乐春将尚未满月的自己孩子和邓子恢的孩子托付给堂兄范美宏、郭发仔夫妇抚养。
1949年,革命胜利,邓子恢托付战友寻找回长期流落江西苏区的两个孩子。后分别更名为邓瑞生,意为在江西瑞金出生。林苏生,以纪念在中央苏区瑞金诞生,怀念苏区人民。
林苏生大学毕业后回到赣南后,在赣州中级人民法院从事法律工作,一干就是30年,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奉献给赣南苏区的父老乡亲,勤勤恳恳为养育自己成长的乡亲们提供法律服务,直到退休才回到北京安度晚年。
重返瑞金
11月13日这天,林苏生回到出生地江西瑞金,参观了叶坪、沙洲坝、云石山革命景区。林老在母亲范乐春87年前的办公地点里,久久不愿离去。后又参观其父亲林伯渠长征前夕在云石山梅坑村的住处,并参观了毛主席旧居和其父与何淑衡离别时写下著名诗篇巜别梅坑》的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