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2年2月的一天,周恩来和尼克松漫步在花港观鱼。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边走边聊,气氛很好。在即将走到牡丹亭的时候,周恩来突然笑着将右手伸了出去。其他人顺着方向一看,一个穿着红袄,梳着辫子的小姑娘正懵懵懂懂。
周恩来和蔼地注视着这个小姑娘,跟她握了握手,不过没有立即松开。
2月的天还是比较冷的,周恩来下意识地把她的小手包在了自己手心里。因为怕吓到小女孩,他还弯着腰轻声跟她说话。
望着周恩来慈祥的面容,小女孩显得有些拘谨,她小声说了句什么,周恩来并没有听清,但他依旧和蔼地注视着她。
这温馨的一幕,被摄影师定格在了一张照片里,随后被刊登在了报纸上。
报纸一经发行,小女孩顿时就“火”了起来,她也成了无数人羡慕的对象。
那个小女孩是谁?时隔多年,她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的见证者】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访问中国,这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月21日,尼克松夫妇顺利抵达中国。
刚下飞机,等候已久的周恩来面带微笑同尼克松握手。
2月26日,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杭州西山公园,即如今的花港观鱼。
杭州西山公园占地300余亩,三面邻水,一面依山。作为杭州十景之一,它以风景优美、景色别致著称,主要以花、港、鱼为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当天,在周恩来一行人抵达之前,一位特殊的小客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那个小客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胡宁芳。
在几个小时前,胡宁芳突然发现她的父母特别开心,一直在激动地讨论着什么。因为年纪小,父母说的许多话她都听不太懂,只听见了“周总理”,“见面”等词汇。
许是年纪小,胡宁芳并不知道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意味着什么。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母亲便激动地走到衣柜前,开始翻找其胡宁芳的衣服。每找到一件,她都会陷入沉思,琢磨这件衣服是否合适。在找了很多件之后,母亲终于决定好了。
只见母亲手中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随后让胡宁芳穿上了这件精心挑选的衣服。
胡宁芳很开心,那是她过年时才会穿得漂亮的小棉袄。穿好衣服之后,母亲还细心给她扎起了一对麻花辫,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胡宁芳本来就长得可爱,这样一打扮就更加乖巧可爱、招人喜欢了。
那个时候,胡宁芳还不知道她会穿着这件衣服见证历史。
虽然刚下过雨不久,但胡宁芳穿着棉袄并不觉得冷。刚出门,她便和父母坐上了一辆安排好的汽车,启程向花港观鱼出发。
看着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胡宁芳的父母依旧十分激动。
因为今天,他们将带着女儿和周恩来见面。
看着懵懵懂懂的女儿,他们笑着问她,“等会儿要见到周总理了,开不开心呀?”
胡宁芳困惑地看着父母,“周总理?是大家常说的周总理吗?”
虽然年纪小,但在耳濡目染下,胡宁芳知道周恩来和毛泽东一样,都是人民的大恩人。想到即将要见到周总理,胡宁芳也很是激动,她忍不住大声地回应父母:“开心!”
看到她雀跃的小模样,她的父母对视一眼,不由得哈哈大笑。
随后,父亲又问她:“那要是等会儿看到周总理,你会怎么办?”
胡宁芳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脑海中不禁想起了老师常说的那些话:红领巾是由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生活。红领巾作为他们的象征,我们要好好珍惜。
于是,她仰起头斩钉截铁地说:“我会拿下红领巾,帮他戴上。”
在胡宁芳的眼里,红领巾是一个非常神圣的物件。平时在上学之前,她总会认认真真地将红领巾系好,还会问父母背后的小三角有没有在正中央。
得到满意的回复后,她才会开开心心地出发。
平时不戴的时候,她会把它小心翼翼地把红领巾放好,避免它沾染灰尘,也不会轻易让别人碰。对她而言,红领巾是她最珍贵的东西。每次戴上红领巾,都仿佛是把革命先辈的荣耀背在肩上,这让她很荣幸,也很自豪。
虽然别人不可以碰,但如果是周总理的话就没关系,她愿意和他分享这份荣耀与骄傲。
【和周恩来“偶遇”的小女孩】
当胡宁芳一家人顺利来到花港观鱼时,牡丹亭附近已经有很多外国记者在等待。
按照预定的行程安排,周恩来和尼克松将从这里经过并停留一段时间。
记者们会在这个时间段内,瞅准时机拍摄下一些精彩的画面。相较于视频而言,照片所受局限性较大。它只能定格一瞬间的内容,如果能把握住时机,一张薄薄的照片也可以体现出丰富的内容。
为了那至关重要的一瞬间,也因为或将见证历史,记者们皆是精神亢奋,跃跃欲试。
在等待的人群中,胡宁芳和她的家人站在稍微靠后的位置。虽然等待的时间比较漫长,但一想到不久之后就可以见到周总理,他们就格外的激动。
知道小孩子耐性比较差,胡宁芳的家人特意时不时地和她聊天,关注她的状态。除此之外,还带着她观赏附近的风景,分散她的注意力。
一阵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其实这个天气严格来说并不算特别好,甚至有点冷,但环顾四周就可以发现,在场众人皆格外兴奋,丝毫不为天气所累。
不知不觉间,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一分一秒都走得格外缓慢。
终于,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被人簇拥着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那赫然就是周恩来、尼克松一行人。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惊呼出声,但又马上屏住呼吸,静静等待他们慢慢走近。
与此同时,摄影师立马调整相机,做好了随时抓拍的准备。
此时,周恩来正带着得体的微笑,风度翩翩地和尼克松交谈,两人缓缓走向牡丹亭。
正当众多摄影师聚精会神等待抓拍的时候,他们却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周恩来坚毅的眉眼突然变得一片柔和,眼里、嘴角都藏不住笑意。正当摄影师为此感到诧异的时候,他们顺着周恩来的目光,看到了一个穿着红袄的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便是胡宁芳。
小孩子皮肤本来就好,穿着喜庆的红袄,让她看起来更是白皙。她乖巧地站在众人身旁,不吵不闹,带着小孩子独有的天真和懵懂。一看,就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那一双清凌凌的眸子疑惑地望过来时,仿佛在开口说,你是谁呀?
很多人都已经发现,周恩来在看那个小姑娘,但是她本人明显还没有反应过来。
看着她这样懵懵懂懂的样子,周恩来的笑意更是从眼睛里溢了出来。他稳步向前,还没走到胡宁芳身边就伸出了准备握手的右手。
对小小的胡宁芳来说,周恩来人长得高大,手掌也很大,他那双温暖的大手紧紧地包住了胡宁芳的小手,并慈祥地看着她。
还没从看到周恩来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胡宁芳就被身边骤然出现的西方面孔打乱了注意力。尤其是当周恩来握住她的手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向了她。
突然从旁观者,变成了主角,这种身份的转变,让胡宁芳十分紧张。
周恩来似乎看出了胡宁芳的紧张,他俯下身子,温和地问了她一句:“今年多大啦?”
顶着众人火辣辣的视线和周恩来含笑的目光,她小声地回应,自己10岁了。但因为声音太小了,周恩来并没有听清,他又温和地把问题重新讲了一遍。
看到胡宁芳紧张,她母亲悄悄地用杭州话提醒,让她大声一点。
听到母亲的提示,胡宁芳发觉母亲一直在身边,这让她不再那么拘束,周恩来慈祥的笑容也让她逐渐放松下来。于是,她抬头看向周恩来,大声说道:“10岁。”
看见胡宁芳挺直小腰杆,像个小大人似的严肃地回话,周恩来笑得更是开心。周恩来听出了胡宁芳的口音,他笑着点点头:“哦,杭州人。”
又望向胡宁芳的母亲,“你是她的妈妈吗?”
在得到了肯定的回复之后,周恩来又问了胡宁芳几个问题,期间一直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不知道是他的手太热了,还是胡宁芳太紧张,她的手不仅不感觉冷,甚至还有些发汗。
在胡宁芳紧张的时候,周恩来转身跟旁人打趣道,自己的父母当官多年了,但一直没学会杭州话。看着身边的人都笑起来,感受到气氛变得十分融洽,胡宁芳也悄悄松了口气。
【拍下历史性瞬间】
在他们交谈的时候,尼克松也在一旁好奇地注视着他们,翻译人员在旁边给他翻译谈话内容。
看着可爱的小姑娘,尼克松也伸出手来和她轻轻握了握。
在翻译人员的帮助下,他还笑着跟胡宁芳聊了几句。
不过由于不熟悉西方人的面孔,胡宁芳不可避免地又开始紧张了起来,她下意识地回握周恩来的手,试图从温暖有力的手掌之中汲取信心。
而周恩来也察觉到了她的紧张,用一只手攥住她的小手,另一只手则在胡宁芳的小手上轻轻地拍了拍。在无形之中,周恩来悄悄地安抚了这个紧张的小姑娘。
他们在谈话时,一旁的摄影师也没有闲着,他们敏锐地察觉到那是一个极佳的镜头。于是他们赶忙举起相机,只听“咔嚓”一声,慈祥的周恩来,含笑弯腰的尼克松,害羞紧张的胡宁芳等都被相机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从周恩来等人走进牡丹亭直到开,其实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左右。
但就是这短短的10分钟,成为了胡宁芳一家人珍藏一生的记忆。
对于胡宁芳来说,那更是她至今想来仍然激动万分的回忆。
当一切结束之后,从拘谨状态中脱离出来的胡宁芳十分害羞。在那样重要的时刻,她实在是太紧张了,没能给周恩来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同时,她也有些惋惜,当时说要送出去的红领巾仍然安静地呆在她的颈间。
新闻发出后,很多人都在羡慕那个和周恩来握手的小女孩。而小女孩本人胡宁芳,也因此成了一个小“童星”。她的亲戚、朋友,都争抢着想要握一握周恩来握过的小手。
人们的关注,也在鞭策胡宁芳不断成长。
有一段时间,人们提起胡宁芳,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恩来。
而她,就是“和周恩来握手的小女孩”。
胡宁芳手持当年与周总理偶遇照片
在此之前,胡宁芳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名字还可以和周恩来一起被提起,这让胡宁芳有些自豪,同时这段经历也在督促着她不断地前行。
幼时与周恩来相处的那一小段时间,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她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时常警醒自己要好好学习,要以周恩来为榜样,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及其他优秀品质。
眨眼间,几十年匆匆而过,昔日被周恩来牵手的小姑娘也早已长大。成年之后,胡宁芳曾加入海军,后来又辗转成了省团校的一名优秀舞蹈老师。
在此期间,她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成了家,也和爱人有了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