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4岁的李树银,现在是安徽省临泉县老集镇烈士陵园园长,他从1992年至今一直义务宣传革命烈士的事迹。虽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李树银对嘉兴南湖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最早是从小学课文《南湖》中知道了嘉兴南湖;两年前,他首次来到南湖边,回老家后通过宣讲,带动一拨拨基层党员前来南湖参观;一周前,他再次来到嘉兴,准备写“万言书”来号召更多的党员感受“红船精神”。
从小学课文中知道了南湖
李树银这次来嘉兴是为了收集写“万言书”的材料,这“万言书”是要用来宣传南湖的。为了对嘉兴风土人情有更深的了解,老李在秀洲区公路段当了义务清洁工。
“我最早对南湖产生向往之情是通过课本。”李树银昨天告诉记者,安徽省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课就是《南湖》,文章开篇词就是“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老李说,自己做小学教师时,曾经多次讲过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至今还能全篇背诵下来。
“课文中描写的南湖景色非常美,而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更是让人对南湖充满了向往。”李树银说,自从自己成为老集镇烈士陵园园长后,对南湖的向往就更为迫切。
老集镇烈士陵园是临泉县县级革命教育基地,常常有大批的中小学生前来参观,老李每次都要向他们宣讲革命烈士的事迹,而介绍党的诞生地南湖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南湖,好似一颗相思豆,种在我心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这种相思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李树银说。
卖掉千斤小麦来看看南湖
2005年,全国各地开展先进性教育,老集镇烈士陵园也迎来了一拨拨基层党员,李树银每天忙于向参观者介绍革命英雄事迹。“在介绍党的诞生地南湖时,我感到头脑中只有书本上的文字,缺乏更为生动、具体的材料,所以我就很想能亲眼看看真实的南湖,收集一些更生动的细节。”李树银告诉记者,他1992年从教师岗位上下来后,就一直在老集镇烈士陵园做义务宣传员,多次受到当地各级政府的表彰。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家人对他的工作很支持,也支持他到嘉兴来看看南湖。
“初次来南湖,我把1000多斤小麦卖了700多块钱,随后就只身来到嘉兴。”李树银告诉记者,“刚看见南湖,我兴奋得流泪了,进入南湖纪念馆时,我激动得手不停颤抖。一连三天,每天白天都来南湖革命纪念馆抄写资料,晚上就在小旅馆里整理材料。”
“这里的资料太丰富了,一下子也记不完。”李树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要让老家更多的基层党员前来实地参观,亲身感受一下党的伟大诞生史。
要号召更多基层党员来南湖
从南湖回到老家后,李树银连着给当地中小学生作报告,“我感觉要说的话更多了,情感更浓了,效果也越来越好。”随后,李树银被接连邀请到镇上和县城,面向学校、部队、关工委等单位作了几十场报告。他每走一处,都成为了宣传南湖的代言人,通过他的宣讲,当地基层党组织随后组织了一批批的党员来到南湖参观。
时隔两年,李树银再次来南湖,他除了继续收集革命史料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嘉兴的发展建设,写一篇“万言书”向家乡更多的基层党组织宣传“红船精神”。
昨天,记者问李树银这次来嘉兴与上次有何不同的感受,“一天一个年。”他用家乡话对记者解释说,“过年最幸福,在嘉兴逗留的这些天里,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感受着幸福,所以一天就是一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