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江苏茅山2015年4月15日电(周再兴)2015年3月16日,新四军老战士、中国当代作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孟波同志,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孟波同志1916年2月出生于江苏常州,原名孟绶曾。1934年2月起先后在上海加入“民众歌咏会”、“业余合唱队”、“词曲作者联谊会”和“歌曲研究会”,积极从事左翼音乐运动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6年至1937年,与麦新合编《大众歌声》三集,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集。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经何士德介绍参加国民救亡歌咏协会宣传团赴浙江、江西宣传抗日,任总务部长。1938年8月经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安排,赴金寨县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171师政治处任上尉艺术干事、战地服务队音乐指挥、战时文委会音乐研究会主任,用文艺宣传抗日。1939年12月由李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抗敌剧团团长、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院务委员、教务科长、音乐教授,鲁艺实验剧团团长和新四军三师鲁艺工作团长。1943年1月奉调延安,9月任教于延安鲁艺音乐系。在延安鲁艺期间,领导学生开展秧歌运动,进行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研究,与马可、刘恒之整理出版《边区民歌集》、《河北民歌集》、《郿酃曲选》等民间音乐研究资料。1946年4月调任延安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研究员、支部副书记,参与筹建中央管弦乐团。1946年9月调任中央管弦乐团指导员。1948年10月任石家庄华北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12月奉命随解放军解放天津。
建国后,历任音协天津分会主席、天津文化局副局长、广州市文化局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兼党组副书记,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上海文化局局长、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对外友协会长、上海音协主席副主席、文联副主席。文革结束后,任上海电影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对外友协副会长、文联副主席、上海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等职。离休后,继续为党和国家的文化与外交事业做贡献。2001年5月,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1958年,孟波在上海音乐学院期间,在创作建国10周年献礼作品时,建议创作小提琴协奏曲,并指导创作,《梁祝》诞生后,很快传播到全世界,获得国内外听众的好评,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直到今天,它成为许多国际著名乐团巡演的保留曲目,成为世界音乐经典。
孟波创作歌曲有400余首,代表作有《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壮丁队歌》、《工人自叹》、《反扫荡》、《文化战士歌》、《中华民族好儿女》等。著有《麦新传》(与乔书田合作),电影剧本《聂耳》(与于伶、郑君里合作),写有论文数十篇。曾任《星海全集》副主编,参与组织领导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创作,并担任音乐艺术指导。
孟波同志追悼会于3月20日上午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上海市党政领导韩正、杨雄、殷一璀、应勇等送了花圈,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孟波同志的去世表示哀悼。老同志杨堤、叶公琦、陈铁迪、王力平、施平、罗世谦、叶淑华、王荣华等送了花圈或参加了告别仪式。上海市人大、市政协、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文化局、电影局、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单位也赠送了花圈并派代表参加了告别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