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热血铸字 真情撰文
2008-03-18 16:35:31
作者:徐有力、李群(作者为湖北省荆门市周恩来研究爱好者、高级工程师)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汲取营养步入成才之路。作者深情地写到:“做人要像周恩来那样做人,做事要像周恩来那样做事,当‘官’要像周恩来那样当‘官’,身后要像周恩来那样让出土地空间”。

  统计师著书颂《周恩来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杨永善是陕西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同时也是一位全国知名的业余周恩来资料收藏家。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后,他就开始收藏周恩来的相关资料,三十年如一日,已累计收集周恩来各历史时期照片5000多张,手迹、题词、影印件300多幅,纪念文章5000多篇,纪念诗词3000多首,油画、版画、素描、水粉画等作品500余幅,各种纪念书籍1000多册,录像带、录音带、纪录片30多种,藏品总计达2万余件(册、幅)。杨永善的事迹经《陕西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强化宣传教育效果,多年来,杨永善在收藏周恩来史料的基础上还倾力写作,先后发表了《周总理与“票子”》、《周恩来总理关心统计工作》等文章。1992年撰写了40万字的《周恩来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书中撷取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新闻记者、著名学者、知名人士、外籍华人及70多家国际有影响的通讯社悼念周总理、缅怀他丰功伟绩、赞颂他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的评论文章等内容,分为哀悼、唁电、声明、评论、文章、诗歌等8篇,共40万字。此后,杨永善又从大量历史资料中精选了200多个小故事,汇编成了21万字的《光辉的楷模》一书,受到各界读者的热烈欢迎。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去年杨永善已离休,但他却一直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发扬传承伟人的精神,他在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着……

  青年教师十余载编纂《周恩来诗歌赏析》

  1976年,曾训骐才10岁,但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三位伟人逝世已铭刻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中学时他特别喜欢读《大地之子——周恩来的故事》,立志像周恩来那样刻苦学习,并决心考中文系,研究周恩来著作,写关于周恩来的书,启迪后人。1988年他如愿以偿地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先后在中学和《资中报》社工作。长期以来,他致力于收集周恩来的资料,就连他教过的学生,也常常在北京、上海、成都、内江等地代为收集相关的报刊、书籍。
  1992年,他在中学执教语文,同时还写过一些古典文学鉴赏类稿件。也就是在此时,他从古典诗歌、散文和曲、赋的鉴赏中得到了灵感,开始了《周恩来诗歌赏析》的探索和创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书稿终于在1996年底完成初稿,1997年12月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周恩来百年诞辰献上了一份厚礼。这本书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他们认为注释精当,赏析精美,语言流畅,引证丰富。

  高级厨师敬献《一片丹心》

  邹建国同志是浙江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的高级厨师。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时,邹建国还在读书,那时他就开始收藏有关周恩来的报刊、杂志、书籍和邮品等。因为工作关系,他与全国许多著名书画家建立了联系。出于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也出于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他恳请书画家挥毫泼墨。为了让藏品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1997年3月他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纪念周总理诞辰99周年——邹建国专题收藏品展”。1998年3月,他又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书画暨收藏品特展”,以这种方式表达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进入新世纪后,在一些单位和友人的帮助下,他精选了部分珍藏的书画作品,汇编成《一片丹心——新世纪怀念周恩来总理书画集》,2001年11月内部出版。2007年3月,他策划的大型画册《千秋风范华夏魂》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书中题词46幅,将军作品29幅,文艺家书法、绘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香港赴展见闻——蒋经国先生曾称赞伯父周恩来
·下一篇:伯父周恩来“人民外交”的又一杰作——出席一场传统泰国贵族婚礼之感悟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叶勇在首届网络信息技能竞赛中获奖
·戮力同心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局走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