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南昌起义中的周恩来与恽代英
2007-04-13 10:15:10
作者:冷玉健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8月1日凌晨,"砰!砰!砰!"三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南昌寂静的夜空,周恩来等领导的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敌人千余,于拂晓前占领南昌城。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等一切愿意继续革命的分子,据中央事先的决定,起义仍使用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在国民大会上,选举产生了周恩来、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何香凝、贺龙、叶挺、恽代英、彭湃、吴玉章、徐特立、郭沫若等25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同日,南昌《民国时报》醒目刊登了宋庆龄、邓演达、恽代英、毛泽东等国民党中央委员签署的《中央委员宣言》,庄严地宣布了7条主线,指出"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与陈炯明、杨希闵、冯自由、谢持、邹鲁之辈实殊途同归。"
      根据中央决定,起义军准备南下广东。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参谋团委员会议,具体研究南下的行动方案。会议决定由赣东径寻邹,取道临川、宜黄、广昌至广东。从8月3日起,起义军陆续南下。同月5日,周恩来致信中央汇报南昌起义情况后,随革命委员会机关撤离南昌。同月8日,汪精卫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44次会议,下令"缉拿讯办"吴玉章、恽代英、林佰渠等国民党中央委员。9月19日,起义军经长汀进占三河坝,实行分兵,周恩来随贺龙、叶挺、刘伯承部南下。同月23日,占领潮州,次日进驻码头。在码头,正式竖起斧头镰刀的红旗,由我党单独领导革命。同月30日,部队被冲散,汕头被敌占。三河坝分兵的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入湘,次年4月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10月3日,周恩来抱病在普宁县流沙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今后尽可能收拢乌台战斗中的人员,向海陆县撤退,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建立革命根据地。部分干部分赴香港、上海。此前,周恩来因一个多月来行军作战连日操劳,加之染上疟疾,时常高烧达400C处于昏迷状态。会后,恽代英、李立三等安排汕头市委书纪杨石魂护送重病在身的周恩来一行先前往香港。尔后,其它同志分赴各自的目的地,恽代英从海边的甲子港乘船抵达香港。周恩来、恽代英抵港后,周恩来边治病边指导广东省委工作,于10月15日张太雷在香港主持召开的中共南方局暨广东省委联席会议上,恽代英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宣传委员,直接领导中共广东省委工作。
      革命的失败,战友的牺牲,更加激起恽代英对战友的牵挂和亲人的思念。恽代英在广州起义失败抵港后,一方面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寻找、接待疏散在港的同志,将其转移到上海及其它地方,最大限度地保存革命骨干;另一方面,写给避难在汉阳娘舅家的爱妻沈葆英,请她来港协助工作。中央初派李立三到港主持工作,但其简单地撤消了恽代英等人的省委委员职务。党中央发现后,于次年2月及时派出邓中夏抵港担任省委书纪,纠正李立三的错误做法。但不久,邓中夏被捕,省委机关遭破坏。在此情况下,周恩来亲赴香港,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处理中共广东省委问题。会议选择在某公馆以操办喜事的公开形式为遮掩,先期到达的沈葆英担当保卫工作,周恩来在"新房"里,肯定了广州起义。会议分析了起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恢复了恽代英的职务。
      周恩来从上海于1927年5月到武汉,与分别近半年的恽代英会合,共同见证了首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共同聆听了南昌城的枪声,共同带领起义部队南下,共同承受了因起义失败所赐的"礼遇"。但为了中国的胜利,周恩来与恽代英共同顶住了各种压力,革命情谊更加敦厚、纯朴、稳固。
             (作者为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会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试论周恩来的和谐思维及其实践
·下一篇:伯父周恩来“人民外交”的又一杰作——出席一场传统泰国贵族婚礼之感悟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2015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员招聘简章
·周恩来纪念馆被授予“省首批双拥示范基地”
·周恩来纪念馆发出5A动员令 打响5A攻坚战
·麦克·贝茨勋爵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澳门名家书画作品展》在周恩来纪念馆开展(组图)
·周恩来纪念馆配置专用救生圈(图)
·周恩来纪念馆获赠大型油画《周恩来》(组图)
·周恩来纪念馆LED大屏投入使用(图)
·周恩来纪念馆举办“培育健康社会心态”讲座(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