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
2007-04-13 10:39:45 |
|
作者:陈国民 |
浏览次数: |
|
|
|
|
"反对分裂,坚持北上"是长征时期党解决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矛盾的根本出发点。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央感到要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将是非常困难的,1935年6月16日、20日中央两次致电张国焘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不久,针对张想退往川康或青海、新疆的主张,中央政治局强调"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斗争中的主要危险。"7月初,张得知中央红军的实力后,,企图要挟中央,向党伸手要官要权。中央先是拒绝了他的要求,后来为了促成四方面军迅速北上,决定把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张国焘。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后,张国焘在中央会议上仍是坚持南下的主张。9月8日,在收到中央7人联名电报后,张反而密电陈昌浩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第二"中央"后,中央为了团结,在成立中央西北局时,仍安排张为书记。9月底,中央在致电中指出"我一、四两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挽救又发生动摇的张国焘。终于,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合。
四、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酝酿,重视少数人的意见。这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红军撤出遵义后,林彪、聂荣臻于3月10日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打鼓新场等处敌人。张闻天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攻打打鼓新场的战斗。当时主张攻打打鼓新场的主要理由是:一、打鼓新场的守敌为黔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二、再打一个胜仗,高扬一下我中央红军的威风。而毛泽东则认为,黔军在打鼓新场一线设防有时,对敌而言,是以逸待劳。敌强我弱,只有开动两条腿,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正当争论双方互不相让的时候,王稼祥认为既然绝大多数同志力主打这一仗,说明就有胜利的把握。会议表决结果,除毛泽东以外全都同意发起攻打打鼓新场战役,不仅如此,还撤销了毛泽东不久刚担任的前敌政治委员的职务。但毛泽东仍以大局为重,会后又找周恩来研究这件事。周恩来认为应该重视毛泽东的意见,连夜和朱德商量暂缓下达作战命令,等最新敌情收到后,再做最后决定。第二天一早,再次召开会议,新的敌情通报证明了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周恩来说服大家放弃了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使红军避免了一次大的危险。
讨论打鼓新场的这场风波实质上是两种不同军事思想争论的余波。在放弃攻打打鼓新场的情况下,政治局又决定去打敌人不愿离开阵地的鲁班场。这显然也不符合毛主席运动歼敌的基本原则,甚至不符合进攻兵力应大于守卫兵力的一般战术原则。红军实际投入战斗的还没有敌人的兵力多。最后,红军撤出战斗,二渡赤水。这以后红军就千方百计地调动敌人,寻找有利时机歼敌。
多数决策的本意应是掌握真理的多数决策。毛泽东鉴于作战情况复杂多变,必须临机决断,指挥需要集中,向张闻天提议成立一个军事指挥小组,全权指挥军事。这样就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三人小组。指挥方式的改变反映了红军行动和作战指导方针的变化,其意义在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在周恩来等坚决支持和宣传说服下,由实质性的少数变成数量和实质皆具备的多数,可以尽可能少地受到干扰,从而指挥红军多打胜仗。
(作者为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工作人员)
|
|
|
|
|
|
|
|
|
|
|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