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迈可的妻子李效黎也在通讯部工作,任英语课教员。他们发现,用中文发报会有许多的麻烦,一个数码错了,就会译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字,英语是以字母形式构成的语言,拼错一个字并不会影响理解原意。于是,他们共同帮助部队用简单的英语来传递信息。
从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一直在晋察冀军区,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在晋察冀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
为延安的无线电和新闻事业尽力
1944年5月,林迈可一家到达延安。第二天,朱德总司令由黄华陪同看望林迈克。黄华曾是燕京大学“一二?九”学生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不久,毛泽东主席对林迈可一家来延安表示慰问,并特别问到林迈可孩子的健康。
林迈可一到延安就急于工作。朱德、叶剑英和他详细地讨论了他的工作问题。不久,他被任命为18集团军通讯部的无线电通讯顾问。
为了迎接美军观察组,林迈可夫妇参加了翻译组的工作。与此同时,林迈可还和美国人一道,设计了一个通讯网络,以便为美军飞机提供气象预报。
在延安,林迈可一方面为延安的通讯和新闻事业尽力。另一方面,他还主动撰写稿件报告边区概况,请经过和离开延安的外国人带走,或发送给合适的报社、政府机关,或任何对抗日根据地感兴趣的人。
林迈可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了8年,他的一儿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据地。他用刚到北平时购买的一架德国造的蔡斯伊康照相机,把自己和平西、晋察冀、延安军民的抗战生活拍摄下来,从战争年代一直保存至今。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迈可一家于1945年10月转往重庆经印度返回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家人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多次应邀访华。他是中国人民永志不忘的老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