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前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2名代表中有一位年纪最轻的,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又名黄伯云、邓又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水甫村板本寨一个水族家庭。辛亥革命那年,邓恩铭进入荔波县模范两等小学堂读书。这是一所7年制的新式学校,开设修身、国文、讲经、历史、地理等课程。校中有几位思想进步的教师,向学生宣讲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同时也传授近代科学知识。在这些老师的启蒙下,邓恩铭初步接触到一些民主思想。1917年8月,16岁的邓恩铭离开家乡投奔在山东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为官的叔父邓国谨。次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
在济南求学期间,邓恩铭开始阅读《新青年》、《新潮》和北京大学日刊,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推举为济南一中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兼任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成为山东颇有影响的学生领袖之一。5月7日,山东各界代表在济南召开以学界为主的国耻纪念大会,邓恩铭率领济南一中同学奔赴会场并登台讲演,号召各界同胞罢课、罢市,抵制日货,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响应。其后的一个多月里,他率领学生积极参加罢课,并动员商人罢市。他还率领济南一中同学会合其他请愿队伍,向山东督军和省长请愿,迫使他们答应向北京政府表达山东各界群众提出的收回主权、严惩国贼等4项要求。在此期间,他被选为市学生代表,去北大、南开等学校参观交流,就此结识了国内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传播者。
在五四运动中,邓恩铭和山东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烬美一见如故,结为亲密战友。为扩大爱国运动的影响,他和王烬美等人决定效法北京的少年中国会和天津的觉悟社,联合济南各学校进步学生,于1920年11月21日在济南公园大厅成立了励新学会,会员达50人,并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宣传新思想,促进新思想、新文化的交流。邓恩铭和王烬美二人作为主要领导人,带领励新学会为马列主义在山东全省的传播和推动新文化运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邓恩铭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1920年,他和王烬美等人在励新学会的基础上,团结一批初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在济南教育会门口挂出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牌子。这个公开的学术团体吸引了许多进步青年,他们每星期集会一次,经常在这里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介绍苏联情况的书刊,利用合法的讲坛宣传马列主义。邓恩铭还在报刊上发表《灾民的我见》和《济南女校概况》等文章,号召大家“要有彻底的觉悟”,公开向封建制度进攻。
1921年初,邓恩铭、王烬美等人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基础上,秘密成立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并成为小组负责人。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邓恩铭和王烬美代表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会议。当时邓恩铭年仅20岁,是12名代表中年纪最轻的,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这次大会讨论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通过了关于党的工作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水族优秀青年邓恩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名字也被载入了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