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在军校的盛名和对国民党右派的批评,引起蒋介石的猜忌,并千方百计排挤邓演达。他以革命大局为重,为了避免矛盾激化,1925年春忍痛辞去教育长职务,赴德留学。后来孙中山病逝,廖仲恺被刺,国民党右派气焰越来越嚣张,邓演达便于1925年冬取道莫斯科回国,为捍卫三大政策,与右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上,邓演达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2月被委任为黄埔军校改组筹备委员,随即任中央军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中)与苏联军事倾问铁罗尼(左)、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右)事政治学校教育长。
他以惊人的魄力,重振当年黄埔的革命精神,并且一直劝谏蒋介石。但蒋介石一意孤行,1926年3月,策划了“中山舰事件”,并拘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第一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破坏国共合作。邓演达挺身而出,与蒋斗争。
北伐战争开始,邓演达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攻克汉口后,他身兼多职,工作繁忙。由于武昌守敌负隅顽抗,久攻不克,邓演达与士兵同生共死,坚持战斗。结束战斗洗澡时,才发觉肋肉已经腐烂。他常说:“我们只做驴子,吃的是干草,走的是黄沙漠漠的长途,做的是炼石补天的功夫,只有工作是安慰罢了!”
1927年,蒋介石撕下革命伪装,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邓演达坚决反对蒋的叛变行径,并极力主张东征讨蒋。蒋介石对他极为忌恨,在屠杀共产党的同时,下令通缉邓演达,并封闭上海总政治部分部。
邓演达被迫流亡到莫斯科,不久又离开莫斯科到德国柏林,寻求中国革命问题的答案。到柏林后,他博览群书,学习革命理论,研究经济学、各国政治制度、哲学和历史等。为学习各国革命经验,他十分重视实地考察,曾到过许多国家。他在国外的生活十分艰苦,常常带着几个面包在图书馆研读。
后来邓演达又回国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5月,踏上归途的前夕,他对来送行的宋庆龄说:“我们的斗争将是长期、尖锐而且又是残酷的,因为我过去毫不犹豫地向着腐恶斗争,譬如顽固的封建势力、机会主义以及反动行为、因此在军政两方面树了不少的仇敌。但他们从不能阻挠我追随总理的步伐,我准备牺牲生命以赴,这次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的聚会。”表明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
邓演达回国以后,主动找到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反蒋联合战线。由于当时“左”倾错误在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对他采取了“关门主义”,不予理睬。他便独树一帜,组建新党并通过了行动纲领《我们的政治主张》。
邓演达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把斗争的矛头始终指向南京国民党政府。他创办报刊,亲自主编并撰稿,宣传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邓演达从回国至被捕前的15个月中,发表的论文和起草的文件宣言有20多篇,近20万字。
在大力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邓演达还积极发展组织。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在14个省市成立了地方组织。
“我不是共产党,但是我要革命!
邓演达的革命活动使蒋介石十分畏惧和仇恨。从他回国之日起,蒋就以30万元悬赏缉捕。他在险恶的环境中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革命斗争。他说“个人生死不足道,中国革命必须及早恢复”,“准备被捕杀是革命者应有的觉悟,尤其是我们应该充分的准备着,准备那最后的一刹那……”为了准备武装起义,专门办了干部训练班。1931年8月17日,干部训练班结业,他即将赴陈诚十八路军驻地指挥起义前夕,到结业式上演讲时,被叛徒陈敬斋告密被捕。被捕时邓演达面无惧色,正气凛然地说:“我是邓演达,这些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事不牵涉到他们,要抓就抓我一个人!”邓被捕后,蒋介石曾不断派人对他进行劝降,均被其严词拒绝,革命意志极为坚定。
8月18日,上海高等法院会同租界代表对邓演达等进行审讯。他铁骨铮铮,慷慨陈词:“我不是共产党,但是我要革命!蒋介石背叛三民主义,投降帝国主义,我们要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实行耕者有其田,建立农工平民政权……”审判者没办法,于是匆忙闭庭。 他被关在单间牢房中,有个看守愿冒死窃取钥匙,打开牢门,与他同逃。他婉言谢绝说,我与大家一同被捕,有我
在,一切由我负责。我万一逃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宋庆龄于8月间先后到达莫斯科。图为邓演达(右) 同宋庆龄(中)、王人达(前坐)、鲍罗廷(左)等在苏联高加索合影。
蒋介石必杀大家以泄愤。随后蒋介石急将他押解南京,押送队队长建议他半路逃跑,又被谢绝。到南京后,他被关押在
军政部军法司的“优待室”里,经常通过看守与难友通讯,分析形势,鼓舞斗志。
蒋介石对邓演达软硬兼施,多次派国民党元老吴稚辉去看望他,劝他解散组织,放弃主张,许以中央党部秘书长或总参谋长等高官厚禄,均被所拒。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亲自出马与邓演达谈话。当蒋问到对九一八事变有何感想时,邓演达横眉冷对地说:“还不是你连年内战造成的!”
正如宋庆龄所说:“地位、权势和财富,只要他要,全十分容易获得,但他却轻蔑地不屑一顾。”
11月下旬,蒋介石被迫下野。为了扫除重新上台的障碍,蒋介石决定在下野前夕杀害他。
1931年11月29日夜,蒋派其卫队长王世和带领几名卫士秘密将邓演达押至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半路诡称汽车抛锚,要他下车。邓刚走出车门,枪声突起,一代英豪,惨遭杀害。牺牲时,邓演达年仅36岁。
他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称颂,他的伟大功绩永远是中国革命史册上光辉的一页。正如许德珩在他殉难50周年时题写的对联所说:“坚贞不屈,献身民主。碧血丹心,照耀千古!”
(摘自《江山寥谈笑间:毛泽东与国民党人交往录》团结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