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认为意见都很好:“根据我军一贯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原则,有关部队应当提前调来,我马上向中央报告。”
中央军委接受彭总建议,迅速增调了部队。10月12日,毛泽东致电陈毅:“请令宋时轮兵团提前北上,直开东北。”10月22日,又决定将天津地区的第66军车运安东,编入志愿军序列。这个军入朝的时间仅比最先入朝的四个军晚6天。与此同时,第9兵团(即宋时轮兵团)也于11月7日开始入朝参战。这些部队的迅速入朝,为第一、二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六、通过朝鲜战场的考验,彭德怀对邓华很欣赏:“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过不少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1951年5月底,邓华受彭德怀司令员委派,率首批入朝的3个军长、1个政委前往北京,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并请示军机事宜。刚在北京饭店住下,邓华便受到了毛泽东的召见。
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同邓华握手:“劳师远征,辛苦辛苦!”志愿军出国作战以来,这是毛泽东第二次会见邓华。
邓华汇报了朝鲜目前的战况和关于对军队编制、装备、军工生产等诸多方面的意见后,说道:“您5月26日的电报,我们作了研究,认为非常正确。主席说的‘零敲牛皮糖’,比喻非常贴切。”
“啊,彭老总和你都是湖南人,晓得‘零敲牛皮糖’是怎么回事!”毛泽东兴致勃勃,“对美、英军,目前应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敲它的牛皮糖。需要经过几次战役才能完成小歼灭战阶段,进到大歼灭战的阶段。”
“经过五个战役的较量,美国人已经认识到,要把我们赶回到鸭绿江边,是不可能的,因此,它愿意同我们会谈,讨论结束朝鲜战争问题。”毛泽东喝了口茶,然后继续说道,“同样,我们也认识到,在目前条件下,要想一气呵成,将敌人赶下海,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以后每次战役,只打到三八线为止,不越过南汉江、昭阳江。”
邓华在小笔记本上飞速地记录着,生怕漏掉一个字——主席的这几句话实在太重要了!这是我们军事行动的“指针”啊!有了这个“指针”,一切就都好办了!
邓华又大胆建议:“主席,我还有个想法:在朝鲜与高度现代化装备之敌作战,有许多新的经验,让军队和干部轮流实战学习很有好处。建议军委作个通盘安排。”
在此之前,中央提出过“轮番作战”的方针,那主要是从部队战时休整和补充着眼。两个月前,邓华曾向中央建议,从锻炼部队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考虑,分期分批让部队轮番入朝作战。
“对,意见很好。”毛泽东赞赏地瞧了邓华一眼,很欣赏他每每能在战略全局方面提出建议。“朝鲜战场好比是个大学校,又好比是个大演习场,在那里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你在春上提议过,军委正在制订轮番计划。”毛泽东最后笑着说,“如果一旦停战,我们要找这样的演习场还找不到哩!”
回到北京饭店,邓华怎么也睡不着……他终于在写字台旁坐下来,提笔写了《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几个竖行字。他的思绪仍然萦绕在那战火纷飞的战场。文中他既传达了毛泽东的重要指示,又结合朝鲜战争的实践,谈了他对毛泽东指示的认识,介绍了他对过去八个月战争的总结和实施战略转变后作战的指导意见。
1951年6月15日,邓华一行带着毛泽东关于战略转变的新指示,也带着他那篇《论朝鲜战争之持久战》,启程返回朝鲜前线,用“零敲牛皮糖”战略把美国人敲到了谈判桌前。
1951年7月,停战谈判开始,中朝方坚持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美韩方面则要求中朝方让出一万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对他们“海、空优势的补偿”,这一无理条件遭到了拒绝。谈判陷于僵局。作为志愿军谈判代表的邓华仔细研究了敌我控制区的实际情况后,认为就地停战,以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中朝方不吃亏,可提出就地停战方案以打破僵局。邓华向毛泽东、彭德怀提出这一设想并得到同意后,中朝方提出就地停战方案,美方接受,双方于11月达成协议。敌方附加一条:三十天内未签字,以实际控制线的变化为最后分界线。美韩方仍抱有一丝幻想,企图在签字前向北推进,而到最后划分军事分界线时,实际上是中朝方将控制区向南推进总共三百三十二平方公里。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早在1951年8月,志愿军总部曾决定于9月间发动第六次战役,目标是打到三八线以南,收复三八线以北敌控制区。当时,邓华在开城参加停战谈判,得到通报后,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发动这一战役对我不利,不如等待敌人向我进攻时再予以大量消灭,遂向毛泽东、彭德怀发电提出建议并得以采纳。果然,9月间敌发动“秋季攻势”,志愿军取得歼敌79000人的重大胜利,各国军事评论家都对这一战役计划的改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朝鲜战场的考验,彭德怀对邓华很赞赏,他说:“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过不少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七、朝鲜战场载誉归,庐山会后遭厄运;复出工作不忘旧友,一生事迹铸就“永远的丰碑”
1952年春天,彭德怀回国主持中央军委工作。6月,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此后,他和杨得志副司令员等指挥的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到1953年春夏,朝鲜战场志愿军总兵力已经达到5个兵团20个军、11个航空兵师、10个铁道兵师、4个高炮师以及后方勤务部队共130余万人。那时,邓华刚刚43岁,统领百万雄师与敌兵拼杀于异国战场,重任在肩,壮志飞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人生风采。
1954年11月,邓华回国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后任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次年当选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作为副总参谋长,邓华曾出访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还受到过南斯拉夫总统、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铁托的接见。
1959年7月,邓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扣上了彭、黄反党集团“军事俱乐部成员”的帽子,被错误地撤销了党内外职务并转业地方,离开了他战斗多年的军队。据说林彪有话:邓华留在军队是个危险人物。邓华曾两度在林彪手下任职达十年,不能说未得到过林的器重,但邓华常有意见与林相左,使林深感不悦。尤其是朝鲜战争后,彭德怀声望日高,林彪很不舒服;邓华与彭总合得来,林也很不舒服,时机一到,便开始下手打击。“文革”之初,邓华又受到了残酷批斗,被关进“牛棚”。
1977年8月,邓华重新回到军队,出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委员。回到北京后,中央军委问他还有什么要求,邓华提到了洪学智。邓华与洪学智是老战友、老搭档,邓华担任辽北军区司令员时,洪是副司令员。以后,部队南下作战,邓是15兵团司令员,洪是第一副司令员,他们曾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庐山会议后,洪学智也受到了牵连,被下放到吉林省当重工业厅厅长。近二十年来,邓华心中一直对他怀着深深的歉意。当年,要不是将他要到志愿军总部来,他肯定不会遭此厄运。邓华随即同几位同志商量后,向中央军委领导呼吁:“一定也要把洪学智弄回部队!”很快,中央军委领导便接受了这个建议。见面后,邓华含着热泪,紧紧握着洪学智的手:“昨天才提出建议,没想到你今天就回部队了!”洪学智也动情地说:“咱俩要好好喝一杯啊!”邓华和洪学智一起谈话时,话题总是离不开部队和打仗。邓华说:“要下决心抓飞机啊!在朝鲜战场,咱们是光着脑袋打仗啊,对作战很不利,现代化战争没有制空权不行啊!”洪学智则安慰他说:“好了,好了,你安心养病吧。等病好了,咱们再打仗。”这时,邓华已年近七旬,身体状况很差,但他毫无懈怠,责任感依然那么强烈。一天,他要上一山头看地形,但是上不去,警卫员和司机便用一只凳子抬他,抬到无法抬了,他便坚持要自己上,跟随多年的老司机看着心疼,就把邓华背上了山顶。邓华摊开地图,举目观察,像是又上了前线。邓华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不让人赞叹。
1980年3月20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向中央军委和党中央提交了关于“邓华问题”复查的结论报告,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报告。解放军总政治部于同年5月7日向全军发出了《关于邓华同志问题复查结论的通知》。就在当年5月,邓华从广州返回北京途经上海停留,因感冒导致肺气肿发作又引起并发症,病情很快恶化。7月3日,邓华在上海与世长辞。
2005年10月5日,新华社在《永远的丰碑》栏目以“南征北战勇无敌”为题播出了邓华的革命功绩。
( 稿件来源: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