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初,入朝志愿军的第三次战役全线转入追击作战。追击部队直插距汉城不到40公里的釜谷里,切断了“联合国军”的退路。釜谷里虽是一个小镇,却是敌我双方拼死争夺的“咽喉要道”。
1月3日凌晨3时,某团七连83名官兵,接受了攻占釜谷里北面一个小高地,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战斗中,由于守敌有强大的炮火支援,我军刚到山脚下,指导员和副连长就相继牺牲。七连战士在连长的带领下仍拼死冲锋,经过一番激战,小高地终于被拿下,但连长却牺牲了。当时全连只剩下26人,司号员郑起担负起指挥任务。
英军为了打通退路,向无名高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攻击。在英军第六次进攻之后,七连阵地上仅剩下7人。事后才知道,被困在釜谷里的英军是号称王牌部队的“莱福枪团”和一个重坦克营。久攻不下,“莱福枪团”孤注一掷,发动了第七次进攻。在半小时内,敌人将5000发炮弹雨点般倾泻到了七连阵地上,接着又组织起8辆坦克和一个营的兵力,向七连阵地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激战之后,七连弹药所剩无几。不久,子弹打光了!
眼看敌人就要占领阵地了,怎么办?情急之下,郑起想到了身上的军号。他取出军号。傲立山头,奋力吹响了冲锋号!对这种“魔鬼般狂啸”的军号,英军太熟悉了。“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就曾在《朝鲜战争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军号:“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她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中共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当然,这次也没有例外。当郑起一口气吹响两遍冲锋号之后,对面的英军被吓得愣住了。虽然他们端着枪,而且距这位志愿军战士只有十几米,却没有向他开枪!接着,他们转头便往山下逃。当然,这其中包括他们那几辆无坚不摧、火力强大的重型坦克!
就这样,我志愿军374团7连从83人打到最后7人;从2日午夜打到3日黄昏,硬是击退了英军数次的轮番进攻,像钉子般牢牢守住了阵地,扎紧了“口袋”,使主力部队创造了歼灭英军王牌“莱福枪团”大部的经典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