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飞,1898年11月17日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丰惠镇。1919年,王一飞来到上海,入陈独秀创办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俞秀松、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时代精英也在这里探求革命真理,殊途同归的他们结为同窗好友。翌年春,王一飞被党派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4年末,党中央安排王一飞转入苏联伏龙之军事学院中国班学习军事。中国班由苏联红军师、军职以上军官任教,王一飞等接受了战术、技术、野外演习等严格军事训练,成为中共最早的军事人才。
1925年夏,共产国际根据中国革命发展形势需要,决定中国班全体学员分批回国参加革命。8月中旬,王一飞和聂荣臻、叶挺、熊雄、范易、李林等26人离开莫斯科。苏方对这批学习军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行踪特别保密,乘火车由西伯利亚到达海参崴,住在海军司令家里,不能上街。经精心安排,王一飞等按学生模样化装秘密登上轮船赴上海。可是,日本特务还是嗅出点“味道”,轮船暂停长崎时当地报纸发表消息:一批在苏联学习军事的中国学生回国在途。读到这样的报导,领队王一飞嘱大家不要紧张,要成竹在胸,作好应付准备。出乎意料,统治上海的奉系军阀忙于“窝里斗”,无暇顾及日本传来的信息。王一飞等通关时只是例行验验护照、随便翻翻行李即放行,轻松地回到阔别几年的上海、回到祖国。
192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兼组织部长陈独秀接见王一飞等26名归国学子、学习军事的共产党人。简略问问每个人的情况并简要介绍国内革命的形势后,热情地说:“你们回来好啊,党和革命欢迎你们!”接着,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分配名单说:一部分去南方加强黄埔军校,一部分去北方加强冯玉祥西北军的工作。
王一飞想:党从事军事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党中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领导和管理。他把这个想法向陈独秀提出:建议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陈独秀认真考虑后采纳了王一飞的意见,指派王一飞、颜昌颐等在党中央筹建中央军委。若干年后聂荣臻回忆这段历史时指出:王一飞筹建的军委“是我们党中央最早的军委”。
刚接受筹建中央军委重任的王一飞,被中共中央局任命代理中共上海区委书记。12月,中共中央局任命罗亦农为上海区委书记,王一飞回到筹建中央军委的岗位上。技术干部缺乏,他办训练班培养;电讯设备缺乏,他跑前跑后筹措资金购置……1926年2月,为迎接北伐适应全国民众运动,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央军委加强党的军事工作。随后,中共中央军事部在上海建立,张国焘、王一飞、任弼时组成,由张国焘兼任部长。军事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加强了对党的军事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王一飞在代理上海区委书记期间,由于工作关系结识在区委机关做文书工作的上海姑娘陆缀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陆缀雯与王一飞相识到相恋,经党组织批准1926年2月7日结为夫妻。婚后两个月,王一飞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离开上海前往武汉、长沙等地工作。天各一方的新婚夫妇遥相祝愿平安、勉励上进,王一飞愿陆缀雯多学习,“不为时代之落伍者”,相互激励“如果你我的爱情,不能在学问事业上互相勉励上进,总是抱歉的……我自己呢,也须随时努力!”
1926年9月,王一飞前往北伐前线——江西视察。当时战场形势不容乐观,在如何消灭孙传芳主力战略问题上,王一飞与苏联来华军事总顾问加仑将军的意见不谋而合。在实地考察中王一飞向加仑介绍全国的政治形势,灵活地协调苏共与国共两党关系,他们之间的配合十分友好默契。考察结束,王一飞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军事报告,如实反映江西战场的实际状况,为中央正确决策提供了翔实资料。当时,羽翼未丰的蒋介石为拉拢共产党干部培植自己的势力,以北伐军总司令名义表示:授予王一飞中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