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影片《渡江侦察记》可谓耳熟能详。影片主人公—智勇双全的侦察连长李春林以及他带领的班长吴老贵、战士小马、侦察员周长喜,还有当地游击队的女队长刘四姐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为了找回那段记忆,笔者特意访问了侦察连长的生活原型:原“渡江侦察英雄连”连长、5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渡江侦察记》时的军事顾问高锦堂。谈及那次渡江侦察,高锦堂老人感慨万千。
偷渡变强渡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乘胜南进,饮马长江。
为切实弄清国民党军队布防长江的情况,渡江战役总前委指示,在渡江作战之前,派一支部队先遣渡江,执行侦察任务。根据前委这一指示,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选调侦察营的一连、二连另加4个侦察班,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分左右两路渡江侦察。
1949年4月6日的晚上,原计划是偷渡,因为在这之前的几个夜晚,天气都是阴沉沉的,但渡江那天晚上却奇怪了,天气忽然晴开,月亮照得江面一片灰白。偷渡已不可能,时间又不能更改,先遣渡江大队决定强渡长江。渡江的船只都是当地的民用木船,船工也是当地民工,渡江条件很差。船到江心时被敌人发现了,机关枪和大炮一起开火,火力异常凶猛,大家一边还击,一边用身体挡住船工。在快接近江南岸边的200米时,敌人一排重机枪子弹射来,一班乘的那条船上的12个人有11名同志壮烈牺牲,指导员王德清负伤。尚未登岸就减员十几个人,高锦堂非常着急,只顾指挥全连迅速登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也受了伤。
周旋狮子山
部队登岸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迅速占领了制高点狮子山,准备隐蔽到黄昏后再行动。高锦堂刚部署好警戒,便发现山脚下的大路上过来一队人马,对方发现山上有人,马上在路边架起了机枪。由于敌人穿的是灰军装,不是国民党主力部队,而是自卫团的杂牌军,而我军都化装穿了黄军装,表面看像一支“国军主力”,于是便大胆同敌人周旋。高锦堂让高个子副班长王春林向敌人喊话。这时,敌人一发子弹从他耳边擦过,惊得一只鸟往天上飞去,王春林一枪瞄准了就把那只鸟打了下来。这动作,山下的敌人看得清清楚楚。紧接着,王春林端起美式卡宾枪向敌人扫了一梭子,给了对方个下马威,并大声骂道:“奶奶的,你们是哪一部分的?敢向老子开枪?我命令你们派人上来联系!”敌人被王春林的一身打扮和口气给吓住了。敌军不得已派人过来联系,对方相距50米时站住,开始对话。王春林说:“我们队长命令,山上发生情况由我们负责,山下发生情况由你们负责。遇到情况你们要迅速向我们报告,听到了吗?”敌人赶忙回答:“是,听到了。”说完掉头跑了回去,为了迅速摆脱敌人,大队首长命令一排、三排及电台人员迅速转移,高锦堂带二排继续与敌人纠缠,一直坚持到黄昏,估计大部队已经下了山,才迅速撤离狮子山。
勇送布防图
连队渡江后,一直是通过无线电台与江北指挥部联系,但对于那份国民党部队在江南的布防图,却无法通过电台传送。那份布防图是3名侦察员和侦察连唯一一名大学毕业的测绘员于建民(影片中周长喜的生活原型)冒着生命危险实地测绘的。在这张图上,敌榴炮阵地、二梯队配置甚至敌后方兵力部署,都一目了然。江北指挥部指示他们一定设法派人把图送到江北。高锦堂决定派肖玉林(电影中吴老贵的生活原型)回江北,他非常勇敢,战功卓著,被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高锦堂告诉他,回江北后等大部队过江时再一同过江,这样,危险性相对小一些。为保险起见,高锦堂还特意让水性很好的通信员马玉森(即电影中小马的生活原型)保护肖玉林一同回江北。没想到,还未渡江就被敌人发现,肖玉林牺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