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抄家、烧抢、暗杀从未间断过。然而,栗再温和他的家人没有被凶残的敌人吓倒,他们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参加和支持革命。在栗再温的帮助、教育和影响下,这个大家庭自1927年至抗战期间先后有27人参加了共产党,英勇悲壮,前仆后继,共纾国难,其中三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冀西的5年多里,栗再温和他的战友们领导冀西人民,逐步把冀西建设成为铜墙铁壁的抗日根据地,平山县被晋察冀边区政府誉为“抗日模范县”,为后来解放战争时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奠定了坚实基础。栗再温也因此赢得了冀西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在冀西人民的心目中,他是“暴风雨中搏击的雄鹰”,是“抗日烽火中巍然屹立于太行山上的一棵青松”。
1940年4月,作为晋察冀边区四分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栗再温奉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他曾任中央党校组教科长、中央组织部行政处长,参加了中央党校教学组织工作、延安整风、七大的筹备等工作。在这个革命大“熔炉”里,他亲耳聆听领袖们的谆谆教诲,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革命理论,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对党和党的事业更加忠贞不渝。同时,作为中央党校一名干部,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培养革命人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任晋察冀边区贸易公司总经理、石家庄铁路局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劳动局局长等职,在各个全新的领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组织了军需物资的生产和运输,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积累了经验。
工运史册写春秋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1960年,栗再温在工会战线上工作了11个春秋。他曾任华北总工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是新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
栗再温在全国总工会主管财务,为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工会组织财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与尝试。为了适应国家建设时期工会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会财务工作,他提出了整顿思想、整顿组织制度、整顿经费的要求。他强调:加强工会委员会对财务工作的集体领导,并定期向群众报告账目,取得群众的监督。反对用钱不和群众商量,用了钱不向群众报账,经济上不民主的作风。严肃财务纪律,杜绝一切贪污、浪费的弊端。做到真正使每一分钱都用在有益于生产、有益于职工群众的福利事业上。
栗再温对工会经费管理非常严格,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在干部的培养教育和提高工人文化技术水平方面花钱却从不吝啬。1949年他主持创办华北职工学校,后经中央批准,全总党组决定以华北职工学校为基础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建国后,他经常深入到厂矿企业进行调查,工人的文化技术学习办得怎样,是必须询问的。从师资配备、教学设施、教材使用、教学计划,到人员管理、教员酬金、学员数量等,他不但要问,还要亲自去看,直到了解到真实情况为止。经过几年的努力,职工教育得到了很大改善。
栗再温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坚持不懈地向工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开展工会活动,并把党在工会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发动群众、发展生产,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上面。他经常到工厂组织工人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还经常到职工宿舍同工人促膝攀谈。他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提出“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必须有利于职工政治觉悟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情洒齐鲁大地
1960年,栗再温被调到山东工作,任山东省委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等职,分管农业、财贸等工作。
当时由于自然灾害和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农村面临困难的局面。栗再温11月到任,12月就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到德州、菏泽、聊城等地区的县、社、队了解情况,察看灾情。他在很短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