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后任直西特委宣传部长、书记,冀西特委组织部长、书记,晋察冀四分区地委书记等职务。
有着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栗再温,为初创时期的平山中共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他拓展了平山党组织的阶级基础,深入学校、农村,在广大贫苦大众中发展党员,使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结合起来,壮大了党的队伍;他把分散在全县各地的党组织统一起来,建立了中共平山中心县委,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织、创建抗日武装力量部队,使党的活动走上武装夺取政权和全民抗日的道路。
栗再温在当时非常艰苦的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很快就打开了工作局面。当年“腊八”前夕,他组织了几十名革命青年,从平山县城到洪子店、下口镇,在沿途100多里张贴号召全民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标语。这个举动,轰动了平山全县,在偏僻的山村里播下了抗战的革命火种。
1935年秋,由栗再温参加领导,串联、发动贫苦农民400余人,将木盘村一恶霸地主家的800多石粮食分给了农民,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热情。紧接着,栗再温与平山县委的同志组织开展了“抢秋”、“分粮”、“吃大户”、“打土豪”一系列打击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盘剥贫苦百姓的斗争,极大地团结、发动了群众。同年,栗再温等在滹沱河南组织了平山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红军北上先遣一O八支队,栗再温任政委。游击队在山区神出鬼没,常常出奇制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来特委书记张惠森被捕叛变,由于栗再温警惕性高,机智果断,及时识破了叛徒的阴谋,使党组织和游击队免受了一场几近灭顶的大破坏。
1936年3月,根据当时河北省委的指示,为配合工农红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战场,栗再温领导了砸掉下口镇官办盐店的武装暴动,牵制了阎锡山一个师的兵力,配合了红军东渡的战略行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栗再温领导了平山县的抗日救亡运动。三五九旅战地工作团到平山扩军时,他领导冀西特委和平山县委全力以赴,为部队扩充兵员。此前,他的侄儿,中共平山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兼青年团书记,年仅二十岁的栗政清,在赴天津省委受训途中,由于叛徒告密,在石家庄被捕,后被关押、杀害于天津一家日本监狱。栗再温不顾失亲之痛,又亲送侄儿栗政民、栗政通入伍,在他的带动下,仅用一个月零三天即动员1700余名青壮年参军,组建了后来因屡立战功被聂荣臻誉为“铁的子弟兵”、被毛泽东誉为“王者之师”的“平山团”(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为中国抗战史和人民解放军建军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1949年,其侄栗政通在陕西扶眉战役中英勇牺牲;栗政民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为甲级伤残。
栗再温注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他领导创建了平山县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建的县政府——— 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并组建了平山抗日救国自卫会、平山农民抗日救国会等党的外围抗日组织,使平山、冀西一带的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他多次找平山县北庄村一个出名的大地主谈话,宣传党的政策。此人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一下子交出800多石粮食,表示愿意团结抗日。后来,这个人参加了平山县民主政府,担任实业科长。团结一个,影响一片,平山县不少地主、绅士都站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边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了有益的事情。
栗再温在冀西前后工作战斗了5年多,他在敌我双方都有极高名声。冀西军民都知道栗再温是“大共产党”,经常有三五成群的贫苦农民找上门来要见他,参加共产党闹革命。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胆战心惊,把他的家乡杜家庄南沟称为“共产党的窝子”,他们对栗再温恨之入骨,千方百计要抓捕这个“大共产党”。从抗战前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保安队到抗战时的汉奸特务,对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