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受封
1933年元月张炎将军在厦门大学与郑坤廉女士结为伉俪。是年春,蔡延锴又在十九路军中组织两个旅“援热先遣抗日军”,谭启秀、张炎分别担任第一、二旅长。由福建出发,经潮州、梅州、韶关,乘火车达 阳时,由于蒋介石与日本签订卖国投降的塘沽条约,被逼停止北上,回师福建。5月12日,张炎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为抗日勖同胞》书,呼吁全国同胞共同抗日。不久任蒋嫡系部队国民党独立49师中将师长。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延锴等人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联共、反蒋、抗日。张炎出任该政府的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存在53天的福建人民政府于1934年1月2日失败,十九路军番号被取消。这时张将军报国无门,手上无枪,无限悲愤。蒋介石深知张炎英勇善战,深得军心民心,就千方百计收买他,为他独裁专制效劳,封他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但张炎将军看透了蒋介石的“攘内必先安内”的反动本质和狼子野心,正气凛然,拒不受封。
1937年张炎进入国民党南京中央陆军大学特别班受训。“七.七”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军委会中将参议。1938年2月出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变卖家产,四出筹集资金,作抗日经费。与南路共产党领导人彭中英、陈信材合作领导抗日。
联共抗日
在南路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张炎于10月任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司令,司令部设在高州观音山。1939年3月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5月任第四战区南路特别守备司令部副司令。
1941年1月张炎兼任广东第七区游击司令,4月当1943年12月21日,日军侵占广州湾,积极准备打通湘桂线,到那时西南数省将成为沦陷区。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由李济深、张发奎等策划成立西南抗日联合政府和西南抗日联军,张炎将军同是该两机构的主要成员之一。张炎以第四战区中将参议到南路视察,组织群众抗日自卫武装。两将军便从柳州联袂回吴川,张敦促詹在吴廉成立四个抗日联防区和四个抗日联防大队(有400多人的武装)。积极联合共产党一致抗日,安排120多名秘密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进入吴川县府及各区乡联防队、乡公所、学校任职,将一个亲兵中队编人县大队。张炎亦将自己的卫队,由20多人扩充到400多人。化、吴、廉的抗日联防武装,得到蓬勃的发展,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944年11月12日,日、伪军组成混合队80多人进犯吴廉边境的湍流、石门一带,被我黄景文、黄飞游击大队截击于钩镰岭。张炎闻讯,派詹式邦率领两个连增援,经过数小时激战,毙日军尉分队长中村等日军数名, 伪军十名,威震吴廉边境,亦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妒忌和仇恨。
1945年1月9日晚,张炎在樟山后背山“慎终追远”墓园召开准备武装起义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张炎、郑坤廉、陈信材(中共党员)、黄景文(中共党员)叶春、曾伟、郑洪潮等七人。会议一致作出决定,在中共南路特委的领导下,组织武装起义,起义的日期尚未确定。但会议的主要内容,被郑洪潮(吴川塘北丹村人,特务分子)向反共县长邓侠告密。邓龙光立即派一个师防守高州,13日派李昌率一个保安团围化县,杀害化县自卫总队副文邵昌(张炎的得力助手),逼化县县长宠成(十九路军旅长)自杀,撤掉詹式邦电、梅、吴、廉挺进司令。詹获悉,星夜到樟山找张炎,两将军果断地作出决定,14日零晨宣布武装起义,并通报中共南路特委。
张炎率领他的自卫队400余人,詹式邦率领他尚能控制的一个警备大队400余人,共800多人。南路特委派王国强、张以铁大队400多人配合,于当日九时攻陷国民党吴川县政府所在地塘圩解除5个中队反动武装,活捉反共县长邓侠(后严惩),释放政治犯,开仓赈济。与南路游击队第二支队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