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9日,在美国加州洛斯盖多的高速公路边,《南京暴行——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作者、第一位向西方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因在调查日军暴行时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在自己的车里,以一支古董手枪结束了她年仅36岁的生命。2007年11月12日,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即将到来之时,一部由加拿大人执导和制作的纪录剧情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行了全球首映式。一场日渐远去的浩劫和一个年轻而又决绝的女性突如其来地纠结在一起。其所给予人的震撼与警示,如当年鲁迅先生所说的,“所谓悲剧,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了写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张纯如花了两年的时间在中国和美国进行研究。这本书出版于1997年,并成为年度世界畅销书之一,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1937年日本军人在南京对成千上万中国平民烧杀淫虐的暴行。而在她去世前五个月,张纯如正忙于研究和写作她的第四本书,该书将讲述二战中驻菲律宾巴丹半岛的美军坦克营官兵的经历,他们后来被日军俘虏,野蛮关押至二战结束。很显然,张纯如总在以揭示真相、暴露罪恶、彰显正义而秉笔直书。
但在她一路探求与见证的过程中,越来越浓重的血泪使她日渐喘不过气来,种种的无知、麻木、遗忘以及别有用心的狡辩与遮蔽又使她忧愤成疾,直至最后以死明志。“让大家知道人类在什么情形下,会做些什么事情,大家才会有所警觉和准备。”作为父亲的张绍进,一方面忍受着失女之痛,另一方面,又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女儿为何如此决绝。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则在她最后一部著作《关于他人的痛苦》中写道:“同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情感。它需要被转化为行动,否则就容易枯竭。”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在其诀别人世时气冲霄汉地说道:“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为了警示与醒世,年轻的张纯如直追前贤,令人肃然起敬。
在留给家人的短信中,张纯如希望他们记住她曾经认真地生活过,曾经为事业、写作以及家人真诚地努力过。但成千上万在日寇铁蹄下悲惨死去的受难者总使她魂牵梦绕,一种如谭嗣同般“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痛楚与浩茫,终于使她太过决绝地离别了这个其实依然需要她以犀利明晰的史家之笔来澄清混淆的人世。弦绷得太紧了,难免有断裂的时候,但那惊世骇俗的一声脆响,令人震惊而又痛惜。
时至今日,对于张纯如,我们看得最多的,是她那些由受难者的血泪凝聚而成的沉痛之极的文字,以及她那张多次出现的照片,照片上的她,双手抱胸,脸上的神色,是过目难忘的温婉而又坚毅。近日,《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将来到南京,它在中国的首映地是大屠杀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