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此中共十七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十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一周年。]
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仅仅是一个章节,而有的篇章却常常值得我们后人去细细咀嚼和品味。当我又一次驻足黎滩河上游的篁竹街,轻轻地走进这条小街,小街悠长而静谧,仿佛也沉浸于对历史的缅怀与感慨之中。
这是一条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小街,中间一条青青的石板路,仄仄地向前延伸,小街两旁是几座古老而高大的旧式厅堂,和零星分布的几间店铺,厅堂外的高墙和小街边的古井,还依稀留下了当年小街曾经的市井繁华痕迹,也镌刻着许许多多“红色”的历史记忆。黎滩河在它的侧畔静静地流淌,小街的一头,连接着横跨在河上的两座廊桥,小街就在两座廊桥的连接处,朝东一直伸展,举目远望,是横亘于闽赣两省边际巍峨绵延的武夷山脉。
抹去岁月的风尘,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条“红军街”,去阅读曾经发生在这儿的一段“红色”历史吧。
1932年11月30日,黎川县城篁竹街潘家大屋前地势开阔的李树坪,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在这里举行,红一、三、五军团共7万多指战员和1万多工农群众,接受中央军委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检阅。
为了激励红军战士,英勇抗击蒋介石对闽赣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发动苏区群众拥护和支持红军,当晚,特意安排了一场文艺演出,地点选在离篁竹街8里地的三都村一座古祠堂,参加演出的红军“将演将,兵演兵”,红军将领与战士同台表演。
红军将领(林彪扮演):“你是蒋介石吗?”
蒋介石(罗瑞卿扮演):“是!”
红军将领(林彪扮演):“怎么叫我们抓住了?”
蒋介石(罗瑞卿扮演):“我的飞机坏了。”
红军将领(林彪扮演):“你怎么长得那么瘦?”
蒋介石(罗瑞卿扮演):“我成天算计着怎么坑害人民,怎么卖国求荣,消耗太大。”
红军将领(林彪扮演):“怎么不吃补药?”
蒋介石(罗瑞卿扮演):“吃了也没用,心肝坏了。”
………………………
这是文艺演出晚会上话剧《庐山之雪》中的一段现场对白。初冬时节,在寒冷的空气里,三都村的那座古祠堂,四周点燃了篝火,台上台下,欢声雷动,红军战士和苏区群众融成一片,气氛十分热烈。
当时,红军第一方面军团总部驻扎在篁竹街,总司令部就设在单家大屋,第一方面军一万多指战员,担负守卫以黎川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北大门的责任,鼓舞士气和宣传发动苏区群众参与抗敌,成为了红军的重要工作和任务。
这部由红军指战员集体创作的四幕话剧,剧情是:蒋介石在庐山训练了大批军官,并指挥围攻江西中央苏区,但在红军英勇抗击下,军事“围剿”接二连三地被粉碎,像庐山的雪,在太阳照射下,融化净尽,最后,蒋介石被红军活捉,接受红军审问。前面的对白场景,就是《庐山之雪》第四幕里的一节“审问蒋介石”。
在《中国话剧百年》的教科书中,《庐山之雪》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历史上第一部“红色戏剧”,它强大的演职人员阵容,甚至令后人难以置信,剧中没有专业话剧演员,他们都是红军中赫赫有名的高级指挥官,剧中的红军将领都由本人扮演,其中还有后来成为人民共和国的三位“元帅”:红一军团长林彪(男二号)扮演红军司令员,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领衔主演)扮演红军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男三号)扮演红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建国后的大将、总参谋长)则扮演反面主角蒋介石,同时兼任总导演。演出前,红军宣传干部李卓然只写了《庐山之雪》的剧本大纲,情节和对话都是演员根据剧情发展和现场气氛,现场编排,即兴表演。
这一晚,红军从篁竹街出发前往三都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