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红军长征突破天险腊子口后,进入岷山县一个丘陵地带。护卫周恩来担架前行的陈友才听到了飞机声。敌机又来轰炸了!可怎么对付敌机,周围人各有说法。有的说,要集中火力,让敌机来个倒栽葱;有的说保卫周副主席要紧,提议来个急行军,躲进树林。陈友才却要求大家伪装起来:头戴树圈子,肩披树叶,手拿树枝,紧紧围在周恩来担架边,让敌机以为是灌木丛。果然,敌机从“灌木丛”上空飞走了。趁此机会,陈友才又带着几位战士把周恩来抱进一沟里隐蔽好。刚做好这一切,敌机又飞回来了,不仅扔下几颗炸弹,还胡乱地扫射了一通,而刚才停担架的地方被炸成了一个大坑。原来,陈友才先“装”后躲,自有道理:急行军,除了正处在敌机视野之内外,颠簸还会给重病中的周恩来增加痛苦;朝天开枪,无异于引火烧身。只有先蒙蔽敌机,然后借敌机转身的时间差躲起来,才能确保周恩来和大家的安全。
1936年2月,陈友才率中央警卫连150多人,护卫周恩来去抗日前线。到了绥德的义合镇,红军攻打一个“土围子”。围子里的国民党军队顶不住后,分几路溃逃。其中一路敌人狂奔到了红军指挥所附近,发动突然袭击。陈友才指挥部队将这伙敌人压下去。他突然发现,一个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的敌人正向周恩来射击。陈友才一个箭步冲上去,把这家伙摔倒在地,然后“砰”的一枪结果了他。没想到,这家伙同时开了枪,击伤了陈友才的腿。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奉命前往西安商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事宜,中央任命陈友才为周恩来的副官随行。刚在西安住下,一个东北军的下级军官,挎着盒子枪,手里拿着刊登有周恩来照片的报纸,突然闯进周的住处。当时,周恩来正坐在床上看书。陈友才心想,事先全无信息,怎么突然闯进一个人来?便立刻迎上去,问他找谁。对方回答说找周先生。陈友才更觉得其中有问题,机警地回答:“周先生刚下飞机,身体不太舒服,到医院去了。”那人信以为真,失望地瞧了瞧,转身溜走了。后来通过调查,原来那家伙是受特务挑拨和利用,前来刺杀周恩来的。
东北军分裂后,几个年轻的东北军军官又一次闯进周恩来的办公室,企图搞所谓“兵谏”。陈友才和几位警卫员抢先跨进办公室,以目警告对方。好在他们听了周恩来讲的抗日救国道理,如梦初醒,最后流泪认错请罪退出了。
5 泪洒延安
陈友才牺牲后,人们把他的一条布满刀痕和溅满鲜血的毛毯交到周恩来手中时,周恩来禁不住泪流满面:“友才是替恩来死的,永远也不能忘记他!”如今,这条毛毯仍存放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中的朱德和周恩来的会客室里。
1937年4月27日下午,中央军委举行陈友才等烈士追悼大会,张云逸致悼词,周恩来怀着沉痛的心情讲话。周恩来高度评价陈友才,说他是勇敢沉着、认真负责、无私无畏、勇于为革命献身的共产主义战士,并号召大家永远向他学习。会后,陈友才遗体被安葬于延安宝塔山腰。
1973年6月,周恩来陪同越南客人回到延安。处理完其他事务,他要求亲自去陈友才的坟上祭奠,并说:“我一生中曾遇到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是这一次。”当延安有关负责同志告诉他,由于1947年胡宗南进犯,陈友才的坟墓遭到摧毁,再没有找着时,周总理伤心得当即掉下了眼泪。临行前,他还再三叮嘱:“陈友才同志牺牲得很英勇,要把烈士们请进陵园,给他们立个碑!”
同年6月,陕西省甘泉县人民政府,在湫燕山发生战斗的地方,为烈士们立起了一块石碑。石碑正面刻文记载有周恩来一行遇险经过,背面刻有烈士名字。
告别陈容建,来到良田镇大街上。这里流光溢彩,车水马龙,陈友才参加红军时的痕迹早被时代覆盖了,然而这又不是他所盼望的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