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郑彼岸:革命志士两袖清风
2011-10-25 22:41:43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王奋强/文 丁庆林/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郑彼岸石岐中学。

郑彼岸当年参加香山育婴堂筹款的合影照片。

古意悠悠的濠头村。

濠头村中的浦江世泽牌坊。

郑淑然指着老照片上的郑彼岸向记者回忆父亲当年的点点滴滴。


王杰


  仲秋时节的一天薄暮时分,记者来到中山市郊的火炬开发区张家边,希望在五马峰山下的濠头乡一带寻访到辛亥先贤郑彼岸留下的一些史迹。然而,几经辗转,仅见到“濠头乡”牌坊、“浦江世泽”牌坊、五峰书院等处,再无法找到郑彼岸及其家族在此地留下更多的繁盛。

  得知记者到濠头村寻访,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感慨万端地说,郑彼岸及周边亲朋好友笃信无政府主义数十年,投身于社会改革、民主革命以及教育和文史事业,早已无暇眷顾祖业。

  在郭昉凌看来,郑彼岸一生深受两位同乡的影响:一是孙中山,他东渡日本留学时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受命返乡创办报刊,宣传革命,组织群众响应起义;二是刘师复,在家乡他即与刘师复等人结社宣传社会变革,并一同赴日留学,后来还参加刘师复组织的“支那暗杀团”以及“晦鸣学舍”等,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

  但与孙中山壮士未酬、刘师复英年早逝不同——郑彼岸直到1975年才去世,享年96岁,披览了近一个世纪的时代风云。除辛亥先贤的身份外,他还是一位文史专家,当年曾主持编修县志,解放后还出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百年功名,尘埃落定。在中山籍学人的心目中,郑彼岸清俊高雅,因有赤子之心受人推崇,更以学识渊博令人钦敬——由于勤于历史考据,治学严谨,坚持不懈,故精通古学,卓有成就。”郭昉凌说。

  结识孙中山 加入同盟会

  郑彼岸自幼聪慧过人,少年负有“神童”之誉,参加童试中案首(秀才第一名)。由于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郑彼岸又因受维新思想影响,对清朝封建统治十分不满。

  在一次演讲集会中,郑彼岸举起辫子说:“此豚尾耳。”举座皆惊,而郑彼岸则神态自若。当时,他已与刘师复等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故乡香山(今中山市)县城石岐结社宣传社会变革。

  为寻求拯救国家于危亡的道路,郑彼岸没有为功名所累,他追随时代潮流,于1904年与刘师复、林君复、郑仲超等7位香山籍同乡东渡日本留学。其时,郑彼岸与刘师复、林君复一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曾主编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会刊的赵德均说,1905年7月孙中山离开欧洲再渡日本时,郑彼岸等人才有机会结识孙中山,聆听其演说。当时,孙中山正与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的代表酝酿,筹备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郑彼岸、刘师复、林君复等人在宣传和组织工作方面不遗余力,同盟会成立,他们几人一同加入,成为最早的一批会员之一。

  加入同盟会的第二年,郑彼岸、刘师复、林君复以及另一个同学郑道实,受孙中山委派,回国作武装起义的准备。

  郭昉凌说,郑彼岸、刘师复、林君复这三位追求理想的同乡至交,犹如“三剑客”:在香山,以郑彼岸为主,创办《香山旬报》和进德女学;在香港,以刘师复为主,创办《东方时报》;在澳门,则以林君复为主,组织“醒同仁”剧社。

  据同时代人忆述,郑彼岸投身革命胆识非凡、锐气可嘉:他在《香山旬报》上口诛笔伐,用文章抨击和声讨腐败没落的清廷,以唤醒民众。当时,由于《香山旬报》宣扬民主革命,报贩都不敢派送,郑彼岸则走上街头,亲自派发。

  营救刘师复 参加暗杀团

  在赵德均看来,危难之处显身手,尤见郑彼岸品行高洁。郑彼岸一生中营救数人,一位是清末被人诬控的青年徐桂,一位是他的同志刘师复,还有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位年轻共产党员。

  “特别是在施手营救并肩作战的同志刘师复过程中,体现出了郑彼岸非凡的胆识和勇略——在当时‘匪’与‘戡乱’的关口,郑彼岸照样是非分明,无所畏惧,从容谋划。”

  赵德均说,1907年,刘师复在广州谋刺水师提督李准未果,被清廷以革命党嫌犯为名抓捕归案,后因证据不足被判回原籍香山县监狱关押。刘师复壮志未酬却身陷囹圄,令郑彼岸忧心如焚。为此,他奔走号呼,联络香山知识界知名人士数百人具名禀保,在其苦心运作和推动下,1909年12月9日,刘师复终于得以出狱。

  1910年2月中旬,刘师复与朱述堂、谢英伯、高剑父、陈炯明、程克等人聚议组织暗杀团,设机关于香港般含道十六号,定名“支那暗杀团”。这年春天,郑彼岸转赴香港加入了“支那暗杀团”。

  是年冬,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刘师复为完成其未竟之事,与丁湘田、程克再到北京。郑彼岸当时正在京城主编《京津日报》,刘师复即与郑彼岸取得联系,郑彼岸欣然应允。但这一暗杀行动,却因程克的中途变节而功亏一篑,郑彼岸、刘师复等人只得怆然南返。

  辛亥革命后,1911年冬,全国虽多已光复,但清廷仍拒不交权。刘师复遂同郑彼岸、丁湘田,北上再图刺杀载沣。抵达上海时,适逢从北京出狱的汪精卫。汪精卫告诉刘师复等人,南北正在议和,清廷将被迫退位,北上刺杀已无必要,刘师复、郑彼岸等人再次作罢。

  举义香山县 进军广州城

  1910年,风云翻覆的前夜,根据孙中山的指示,郑彼岸、林君复以及从南洋回来的谢英伯、林了浓等人会合,在澳门建立中国同盟会南乡统筹总支部,全力以赴准备策动香山起义。新任主盟人林君复与莫纪彭、何振、郑仲超等负责策动驻在前山的新军,郑彼岸等负责策动驻在香山县城的防营、团练。

  郭昉凌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广东方面驻香港同盟会机关决定先在香山县发难。当时议定,由林君复、林警魂两人主持澳门同盟会总机关工作,由林君复、莫纪彭、何振、郑仲超负责策动驻前山新军,郑彼岸等人负责策动石岐城防营及附近各乡绿林。

  获知武昌起义成功后,当地绿林首领李就成、伍顺添等突袭小榄团练局,全镇高竖反正白旗。小榄起义成功消息传到澳门,以前山镇恭都小学堂(后改称凤山小学)为活动基地的党人,与驻军营长任鹤年取得联系后,于11月5日傍晚,前山城遍竖白旗,就在兵不血刃情形下起义成功。次日众人推举任鹤年为起义军司令,何振为副司令,立刻向石岐开拔,配合小榄义军进攻石岐城。

  郭昉凌说,前山起义成功后,林君复立即兼程返抵石岐,在正薰街萧宅召开党人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发动全县起义,并派人奔赴各乡,通知立即向石岐进军。统军人物有的是华侨,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绿林豪杰,各队人马先在龙王庙集合,分成两队,一队由梁守统领由南门入城,一队由郑彼岸统领由西门入城。革命军接管政权后,18日在石岐高氏大宗祠设立民政部,公推郑彼岸、高拱元和一些士绅主持民政事宜。

  19日,以前山起义军为骨干,编成“香军”,仍由任鹤年为司令,何振为副司令,莫纪彭为参谋长,即日由郑彼岸、林君复统领向广州进发,驻扎在西关一带,由于军纪严明,深得市民欢迎。

  辞官不居功 名利身外物

  郑彼岸一生淡薄功名利禄,他放弃高官的事迹,广为乡人所传诵。

  其一是1912年,郑彼岸因策动香山民军起义有功,被委任为香山县长。他接到手令后却不赴任,而去活动当时的士绅举行民选县长。由清代开海禁起,香山便一直是官场中人羡慕的地方,不少达官贵人不惜纡尊降贵争当县长,视之为肥差美缺。在买官和钻营之风甚盛的大环境下,郑彼岸不但不居功作进身之价,反而放弃肥缺,甘愿过清苦的生活。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传为美谈。

  其二是1946年,郑彼岸对县政府给他的县参议员一职,在报上登出启事,声明不当,而乐于接受担任实干的文献修志工作。

  郭昉凌介绍说,郑彼岸一生乐善好施,扶助弱小,曾创办保育善会,帮助孤苦百姓。他飘泊美洲20多年,挣得的钱全部施予穷苦大众。归国时,除百余卷书压囊外,只得两袖清风。

  抗战期间,郑彼岸在乡下生活清苦,但朋友、师生遇到困难,他总会有求必应,倾囊相助。抗战胜利后,石岐郑族重建祠堂,郑彼岸利用这个机会,办起义门小学,专门吸收贫苦儿童,并自任校长,曾将一个学期的薪金捐出。当时,岭南大学澳门分校欲聘请郑彼岸为教授,但他为了办好家乡的学校没有答应,放弃了月薪500元葡币的差事。


  生平简介

  郑彼岸,1879年生,又名岸父,号伯瑜,广东香山(现中山)人。曾赴日本留学,遇孙中山并接受其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在日本时开始信仰无政府主义。1906年与林君复等衔孙中山命,负责策划香山起义。1908年创办《香山旬报》,以文章声讨清朝。1910年,曾参加刘师复秘密组织的“支那暗杀团”。1911年,回香山组织群众响应起义,县城光复后又与林君复共率香军支援省垣光复。民国政府成立后,婉辞香山县第一任县长之职。1914年,因受通缉而逃往美洲,飘泊20余年。1937年受邀回国主持编修县志。抗战时期迁居香港。1946年,再次受聘主持修志。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75年病逝,终年96岁。

  专家评说

  本栏目学术顾问、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杰:一身文武 乐善好施

  郑彼岸出身书香,年少聪颖过人,乡里童试,荣登“案首”,饮“神童”之誉。然性格“反叛”,曾写打油诗讽刺族规,引起乡绅父老不满,遭父亲严打。

  愤于清廷的腐败统治,郑彼岸在演讲集会中,手指脑后的辫发说:“此豚尾耳!”为寻求救国道路,1904年,他与同乡刘师复、林君复等七人东渡日本留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衔孙中山命,负责策划本邑起义。

  因留日期间向往无政府主义思潮,郑彼岸返乡后,创办《香山旬报》,宣传平等、革命思想,提倡社会风俗改良。1909年,为营救被诬撰入狱的同乡徐桂,北上京师,受聘《京津日报》,秘密活动,因刊载幸德秋水事迹,为清廷通缉,转赴香港。后又联络家乡知识名流数百人,为营救刘师复奔走呼号。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萧国宝英雄连
·下一篇:突破时代和国界的神话———长征路上的女红军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