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恶如仇的性格,使征军看不惯学校一些人的专横跋扈。当征军看到一名校工遭到无理缚殴时,他当场站出来指责学校领导,并愤而辞职。在桂林,征军几易工作,均不如意。但他在诗歌创作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他潜心创作,写出了反映刘秋菊革命传奇经历的长诗《小红痣》,全诗共有1498行。
在桂林期间,征军曾和朋友一起费尽苦心筹备成立作者出版合作社,但最终被国民党当局拒绝登记。1946年1月,征军离开广西返回广州,和朋友一起到处奔走,筹办出版社,筹办刊物,但都以失败告终。多次碰壁之后,身心疲惫的他又抱着希望来到香港。但到达香港不久,征军染身多年的肺病转重,于3月17日在医院逝世,享年仅33岁。
“我们将来不回上海,到苏区去。”征军的第二任妻子吕明在写给施继援的信中说,临终前,征军不断提及这句话。但他的这一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中国现代文坛一颗正冉冉上升的新星,过早地陨落了。谢冕说,诗人征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经历在上一个世纪初叶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一个出生在海南的少年,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由向往进步而投身于为理想而抗争的行列。他走出海南,走向了广州、上海、桂林、香港这样一些涵蕴并传播先进思潮的城市,并赴日以求深造。他参加了当时一些热血青年向往的左翼作家的活动,并成为中国诗歌会与左联一些刊物的中坚力量。最后献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他的短短的生命历程,是一种光辉的浓缩。
“生命太短暂了,这多少有点遗憾,但毕竟有着彗星一般的耀眼。”“征军是不朽的。”谢冕在施继援编纂的《征军诗集》序言中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