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陪孙女参加红色旅游,我重访了刘少奇故居。上次是2010年11月12日,伟人刘少奇逝世41周年忌日。这次旧地重游,我充当地导。
刘少奇故里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东距省会长沙50公里,南抵韶山30公里。景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全国唯一的一座完整地展示、宣传、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和收藏、保护、研究刘少奇文物的人物类纪念专馆。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得以昭雪,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参加瞻仰,使花明楼的知名度节节上升,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花明楼景区主要包括刘少奇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花明楼、修养亭、刘少奇坐过的飞机、万德鼎、九龙柱、一叶湖、刘家祖坟等景点。今天我们参观了其中几个主要景点。
刘少奇故里牌楼,是1998年少奇同志诞辰百周年之际投资建成的。门楼高12.4米,宽15米,呈山墙暴露式,颇具江南古建筑风格。“刘少奇故里”五个苍劲大字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
从牌楼去铜像广场,我们拾阶而上。路两旁青松傲立,杂树生花。
铜像广场,庄严肃穆,视野开阔,四周青松、翠柏环抱。广场中央平台上,刘少奇铜像威严地矗立着。铜像座西北朝东南,面部神情似微笑,似沉思,满怀沧桑地遥望远方;拿着烟头的手自然摆放;飘逸的风衣将衬托得更加伟岸。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少奇同志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让人敬意和亲切感油然而生。
刘少奇文物馆,是在刘少奇同志诞辰百周年之际建成的,为江南园林式庭院建筑,集刘少奇文物收藏、保管、修复、研究于一体,分为一栋库房和三个展厅,库房中收藏和保管了有刘少奇、王光美的重要文物以及书画艺术品和图书资料。
走过一处池塘,一转眼就到了刘主席的故居,这就是我们一直心心念念要来瞻仰的地方。那座茅草屋就是刘少奇故居。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朝西,为土砖木结构、稻草与小青瓦覆顶的农村四合院,共有大小房间20间半,建筑面积约 380平方米。从房屋的数量与规模来看,当时的刘家比毛家更为富裕。
故居正门悬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屋内陈列了190件展品(实物178件,照片12幅)。通过这些展品,再现了19世纪末湖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学习和活动的部分场景。
由故居前行约300米,即达刘少奇纪念馆。纪念馆于1988年11月24日建成,序厅有一组主题雕刻,着力刻画了刘少奇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声音的场景。寓意刘少奇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者、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走进刘少奇主席纪念馆,透过窗户看到刘主席正在屋里办公,有游客赶紧上前轻轻敲门,一下、两下、三下,突然觉得打扰不礼貌,于是就悄悄地转身离开。
站在刘少奇主席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太阳已高高升起,照在身上感觉特别温暖。
从刘主席故居出来,朝对面的方向走不远处,就到了花明楼。
花明楼始建于唐代武则天年间,是为纪念南岳大帝而建,是衡山地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经多次修缮扩建,现在的花明楼有五层,高约百尺,暮色柱廊,雕梁画栋,古朴凝重,雄伟壮观。
花明楼名字的由来,一说源自清同历年间的《宁乡县志》:“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齐公闻楼上书声朗朗,楼下柳暗花明,遂将其取名花明楼” 。
还有一说来自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心灰意冷浪迹天涯,某日来到此地,见民风淳朴遂客居于此。孰知竟由此福至心灵、茅塞顿开而一举登科。从此,人们便将秀才借读的馆舍称为“花明楼”,取的正是“山重水复转柳暗花明”之意。
远远的拍一张,可以看出园林绿化及设计风格都非常漂亮,在夏日阳光下,走在这么灵秀的园里,是一件非常赏心悦目的事情。
今天我又专程来到刘少奇主席故居景区游览,再次领略这里的自然风光,感受伟人的崇高品质和爱民情怀。与共和国同龄的人都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对刘少奇主席总有一番别样的感慨,仔细观看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