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东厂胡同1号:“宁鸣而死,不黙而生”

东厂胡同1号
现在,到了胡适胡同五故居巡礼的最后一站。
王府井北大街东厂胡同1号,曾是胡适1946年至1948年的住所。这时,他刚刚从美国归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如今,这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的所在地。胡适故居与这“二所”结缘,正符合这位诗人、学者一生尝试打通中西方文化壁垒的努力和业绩。
虽然岁末的冬季寒冷,但此时的阳光温暖而澄明。
寻找胡适的胡同故居整整用了两天时间,有趣的是,这些故居大多完好无损却没有一块标注“文物”的牌牌。好在今日媒体公布,古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将外延到整个北京市域,并确立“旧城政策特区”,确保文物区及成片平房区得到保护。想必这几处胡适故居也在此列。
以学者眼光关注世界文化非自今日始,胡适的观察结果是:“文化渐渐趋向混同一致。”其中,有三个共同的大目标表现其“一致”:“第一是用科学的成果来增进人生的幸福,第二是用社会化的经济制度来提高人类的生活程度,第三是用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来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他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持乐观态度:“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有成功的。”他提倡社会“容忍的风气的造成”,人们共持共享“一点容忍异己的态度”。
憨憨的、穿着棉大衣的门人不知胡适何许人也,一点儿不为过。反倒是我这个做记者的,感到对不起那些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不起那些对文化名人事迹尚存无知的读者。
就说现存胡适题字“宁鸣而死,不黙而生”这句话吧,话是谁说的?
只有请教高明。
据说,美国学者曾经问胡适:
“美国开国前期争独立自由时,曾盛传名言‘不自由,毋宁死’。中国历史上可有相对应的表达?”
胡适称是,却一时不确定是谁所言。
他回去后,查到是范仲淹《灵鸟赋》之句:“宁鸣而死,不黙而生。”
他更主张,用君子“忧于未形,恐于未炽”的正论危言,来替代小人们歌功颂德、鼓吹升平的滥调。
本版图片除资料片均为彭俐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