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
如今,在吴起县城的中街,也就是毛主席宣布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打谷场上建起了吴起镇长征广场上,广场上各式的彩灯、音乐喷泉、花坛显出一派新的景象,成为吴起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它的寓意就是为了纪念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号长征胜利落脚吴起镇,使吴起从此成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成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的出发点。
中央红军进行“切尾巴”战役的胜利山
在广场的背后坡上,能清晰的看到吴起镇的毛主席旧居,这是当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时曾经驻扎过的地方,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就居住在新窑院南院,这是一排5孔的接口土窑洞;往北是新窑院的北院,有13孔窑洞,是张闻天、王稼祥、秦邦宪、刘少奇等同志的旧居。从一九三五年的十月十九号至十月三十号,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就一直居住在这里,并部署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油画
吴起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山峰,但当地的老乡却尊称它为胜利山,在这里,中央红军打了一场漂亮的切尾巴战斗,将国民党的追兵一举歼灭,在吴起站稳了脚跟,继而向延安挺进。不起眼的胜利山,其实非常陡峭,上山的路很窄,旁边就是悬崖,还有的地方有塌陷,很不好走。当年中央工农红军长征刚到达陕北的吴起的第三天,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队便对红军围追夹击。毛主席同彭德怀,周恩来、叶剑英等立即商量作战方案,说一定要打个胜仗,作为‘礼物’送给陕北人民。” 1935年10月21日晨,红军在吴起镇头道川两边的山岭上和沟道里布下了伏兵,专候敌人骑兵的到来。“切尾巴”战役,红军大获全胜,消灭了一个团,击溃三个团,就把这个尾巴切了。拿毛主席的话说:“步兵追骑兵,这在作战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切尾巴”战斗之后,吴起人民为了纪念红军的胜利,把平台山改名为胜利山。在山巅上,有一棵杜梨树,相传在切尾巴战斗中,毛主席就是在杜梨树下休息的。原来的那棵杜梨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破坏了,建国以后,重新在那个地方载了一棵杜梨树,现在那棵树已经长的很大了。在这次战斗中,毛主席得知彭大将军在战斗中歼敌一个团,击溃三个团,俘敌700人,缴获优良战马近千匹,马上提笔写了一首著名的诗送给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吴起县将在胜利山修建融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长征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为一体的纪念园。
这场战役不久中央红军就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领导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之后,蒋介石极为不安,其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围歼我红军。另一方面,北上红军刚到陕北,冬天就好像是为了故意考验这支铁流的吃苦能力,黄土高原的冬季比往年更早地降临了。红军指战员把能穿的东西都披挂在身上御寒。但在严寒的天气里,几乎是一夜之间,有1000多人在刺骨的寒风中被冻病冻伤,有2000多套棉衣补给不上。延安革命纪念馆的研究员刘煜介绍说,“士气,旺盛的士气。军队一天不可无士气。没有了士气,冷气就会从骨头缝里向外昌,浑身都会觉得冷。我们现在急需的是必须有旺盛的士气来御寒。”毛泽东这番耐人琢磨的话充满哲理,说得彭德怀把眼睛睁得很大。 “怎么解决?” “打一个胜仗,解决士气和棉衣、给养问题。”毛泽东定下了决心。 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部。
直罗镇大捷,使毛泽东兴奋了好几天。12月2日,他放下手中的诗稿,哼着刚从祝捷大会上听来的陕北小调,弯腰进了电报室,高兴地指示电台报务员:“快发个电报,向朱德总司令他们通报这个好消息,有苦同受,有佳音同享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