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卓越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独领风骚、风格绝殊的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数量不多,但气势恢宏、意境高远、想象丰富,如《沁园春·雪》就令柳亚子赞叹不已:“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人们欣赏学习毛泽东诗词,或以注释赏析、或以吟诵演唱、或以书法碑刻、或以对外译介等多种形式进行品鉴,深刻感悟他的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收入作品37首。山东大学教授高亨读后,赋词《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有感》:“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绵,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毛泽东的文韬武略与壮阔实践,下阕评论了毛泽东诗词的精神气象和艺术成就。
1910年秋天,毛泽东外出求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拍案而起,振臂高呼:“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921年初,他把新民学会的宗旨由“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调整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也成为毛泽东毕生的奋斗目标与追求,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这种宏大抱负的艺术表达。
1925年秋,毛泽东“独立寒秋”,深刻思索国家命运,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1927年春,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艰难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毅然引兵井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泽东基于中国革命实际提出的著名论断。秋收起义“霹雳一声暴动”之后,毛泽东开始带兵打仗,成为“六月天兵征腐恶”的军事统帅。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不利态势,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发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从“黄洋界上炮声隆”的井冈烽火,到“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反“围剿”出奇制胜,从“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万里长征,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摧枯拉朽,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横扫千军如卷席”,终于用枪杆子改写了中国历史,建立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新中国。
“中华儿女多奇志。”毛泽东是“中华儿女”的杰出代表,他的“奇志”,正如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也告别炮火硝烟,转向描绘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他积极营造“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的大好局面,充分肯定“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建设成果,还以独特想象勾画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发展前景。面对长期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彻底送走了“瘟神”。1965年5月,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看到井冈山“旧貌变新颜”,他满心欢喜,热情讴歌“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繁荣景象。
毛泽东是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邻灭德”“琉台不守”“人执笞绳,我为奴辱”的民族危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表现出“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钢铁意志。上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