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和国防建设、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方面,毛泽东也有极其丰富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在探索中提出的这些宝贵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尤其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努力探寻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并为其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毫无疑问,这些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这样讲是实事求是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这条正确道路做出了科学总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理论渊源来说,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原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遵循的原则。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如果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不可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科学社会主义,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前途。
2 关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前提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新中国;二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两大历史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事实正是这样,离开毛泽东领导时期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离开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就不可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3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战略步骤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代表全党提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中应有之义。由于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这个“三步走”的战略,是为实现两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所作出的切合实际的战略构想,是对两步走战略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4 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要独立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开始了艰辛的探索。1956年他在听取中央各部门的汇报时多次指出,要对苏联的经验作分析,打破迷信。毛泽东说:过去有人说,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的建设是不可能的。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当奴隶当惯了,总是有点奴隶气。“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他提出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我们党都经历了照搬苏联经验到独立思考的过程。革命时期,这个觉悟过程花的时间较长。建设时期,虽然觉悟的较早,但是真正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花的时间也不算短。那个时期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仅仅是探索自己道路的开始。毛泽东在党的“八大”期间会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对斯大林的批评,我们人民中有些人还不满意。但是这种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一场解放战争,大家都敢讲话了,使人能想问题了。”“去掉盖子以后,使人可以自由思考,独立思考。”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5 关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由于对这一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才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重要论断,是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最初思想来源。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我国社会处在大变动的过渡时期,困难和问题还是很多的。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顶住来自外部的压力,筚路蓝缕,在探索中所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来源,他所阐明的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