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夜宿唐县淑闾村
按行程计算,车队北上途中要在唐县留宿。
“中央机关保卫人员到唐县来,原打算让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留宿在王鹤寿家,因为王鹤寿是唐县入党最早的共产党员,长期担任重要职务,经历过各种严酷考验,毛主席住在他家当然安全可靠。后来考虑到他家在县城南关,周围社会和政治情况比较复杂。最后决定留宿在淑闾村李登魁烈士家。”
唐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海山老先生告诉记者,李登魁家是一个革命家庭,其弟李冷是长期从事公安、保卫工作的干部,儿子李成瑞长期在晋察冀边区政府工作,两人都是抗战初期入党的,这个家庭完全可靠;同时,村民政治觉悟高,群众条件很好。
淑闾村,一个距唐县城北4公里的大村镇,民风淳厚。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八路军的一个兵站,曾遭受过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大屠杀,这个“浴火重生”的村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有幸成为开国领袖在“进京赶考”途中的第一个留宿地。
3月23日傍晚,中央车队抵达淑闾村,毛主席在李家门前下车后,就住进北屋里。这一夜毛泽东几乎没有睡,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后半夜伏在用门板支起的床上,一盏小油灯伴着他,一直工作到“东方露出鱼肚白”。
“那一天,群众把街道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子里铺上了谷草。当时还不知道在我家住的是毛主席,是后来才知道的。江青和李讷住在北屋的耳房里。”在一个仍保有当年建筑风格的老房里,李成瑞的弟媳、85岁的葛贵多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讲述着60年前的难忘时光。
当年的葛贵多年仅25岁,好奇的她从门缝里看到了毛主席,这件事也成了她对儿孙们讲得最多的故事。“主席带领的部队不扰民,天黑了之后才进村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很多村民们只知道来了一支解放军部队,直到几天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当时来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村主任李树尧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的日子好了,家家都住上了大房子、新房子。唯独李家还是那套旧房,只有院子里的石榴树比当年粗了好多。因为大伙都想保留住这一珍贵的“红色见证”。
据记载,1949年3月24日天刚蒙蒙亮,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就悄悄告别淑闾村,继续北行了。
“中央进京车队大概是那天中午时分到的保定,到达城西门外广场时,冀中区党委的领导林铁等早已在这里迎候毛主席了。当时围观的群众很多,考虑到情况比较复杂,有警务人员提出要不要‘净街’。没想到毛主席对驱赶群众这一套封建、国民党军阀的传统做法很不赞成,‘净街?净街干什么!看一看死不了人嘛’。在汽车里,毛主席还不断地向群众招手致意。”
79岁的保定市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尤文远回忆说,党中央赴京“赶考”途中,在保定停留了将近4个小时。五大书记还兴致勃勃地吃了顿白洋淀师傅做的“清蒸卤煮鱼”。
相关链接
提出“两个务必”
为促成全国胜利的到来,保证中国革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清醒的历史自觉。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重温“两个务必”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同志来到了西柏坡,他走进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环顾着这简陋平房里一目了然的陈设,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只要我们牢记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教导,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书记处的同志甫一上任,就迎着飘舞的瑞雪来到西柏坡,胡锦涛语重心长地说: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经受新的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