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稿:毛泽东与韶山学校 |
2009-06-26 11:50:46 |
|
作者:本站 |
浏览次数: |
|
|
|
|
两名少先队员跟随毛泽东左右,人群簇拥着毛泽东向学校走去。师生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红花、红霞、红领巾,映红着张张笑脸迎接毛泽东。毛泽东一边走,一边挥手向人群致意。当他发现站在校门南侧学生后面的教师李兆棠,年纪稍大,个儿较高,便转身走近跟前握手问道:“你是先生吗?”没有思想准备的李兆棠老师,不知说什么好,只应答一声“是先生”。
快到校门了,毛泽东驻步,抬头望了望校门上“韶山学校”4个大字,微微地笑了笑。
进了校门,毛泽东站在操坪的一端向四周环顾。看到左右两栋教室入门处白粉墙上端书有“小学部”、“中学部”时问道:“咯是小学,还是中学?”“这里原来是小学,1956年开始招收初中班,以后还准备办高中。”学校负责人回答。“噢!原来咯是一所戴帽子的学校(当时小学招收初中班叫戴帽),你们是要搞‘一条龙’啰”。继而毛泽东指着两名少先队员说:“那你们就是帽子底下的人啰。”说得大家一阵欢笑。
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洒满校园,虽是上午八九点钟,但气温却在30℃左右,毛泽东的衬衣微露汗渍。蒋宋仁老师很快搬来一把黄色木靠椅请毛泽东坐。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了声“谢谢”坐下了。蒋宋仁老师年纪轻,个头不高,脖子上常系一条红领巾。毛泽东问道:“你在这里搞什么工作?”“我在这里担任学生团队工作。”蒋宋仁回答。“你是学生的头、孩子王,青少年工作很重要。”毛泽东强调着说。
“要不要沏杯茶给主席?”有人问陪同人员。“主席还没吃早饭,很快就走,等下还要和你们照相。”陪同人员回答。一听毛泽东要和大家照相,顿时,整个校园沸腾起来了,师生们纷纷朝指定的地方跑去。不一会,大家在中学部斜坡处排好了队。
毛泽东抽了支烟,起身向人群走去,转过身站在人群前面的正中间。蒋含宇立即走到毛泽东跟前,庄严地行了个少先队礼,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踮起脚尖,敏捷而熟练地给主席系上。这时,校园里又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毛泽东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和蔼地问蒋含宇:“你真的把红领巾送给我啦?”“真的。”蒋含宇恳切地回答。接着,毛泽东向大家说:“他把红领巾送给我,那我就把它带到北京去了。你们看,我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同学们啊,世界是你们的,希望和前途属于你们啊!”毛泽东生动有趣的谈话,说得满场的人都笑了,毛泽东也笑了。
时间已近10点,陪同人员告诉毛泽东:“快10点了,您该吃早饭了。”“他要我去呷早饭了,你们同不同意?”毛泽东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师生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说了声“同意”。
毛泽东登上石梯,经花圃小径绕道教室东头往松山走去,师生们有的跟随,有的经教室大门来到走廊欢送毛泽东,个个激情满怀,兴奋不已。毛泽东穿过篱笆门,仍不时回头招手致意。师生们目送毛泽东走远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现在,韶山学校正按照毛泽东题写校名时的预言,已发展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