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30日,《解放日报》的副刊刊发了丁玲的报告文学《田保霖》和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7月1日,毛泽东读完这两篇文章,已是凌晨4点,欣然命笔写了一封短信给他们致贺:“丁玲、欧阳山二同志,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俩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合作社会议要我讲一次话,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除了你们的文章以外,我还想多知道一些呀,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请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敬礼!”
丁玲收到信后兴奋异常,拿着主席的信,速找欧阳山,让他过目后,两人于当天下午来到主席住处。毛泽东特地要炊事员做了几个好菜,留他们吃晚饭。席间询问了合作社的情况,兴致未尽,送他们出门时边走边谈。临别时,还嘱咐他们,有了新作,先让他一睹为快。
不久,在文艺工作干部会上和高级干部会上,毛泽东均提到《田保霖》,他说:“作家要去写工农,丁玲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出好文章。”一个月后,丁玲将新作《三日杂记》请主席指教,毛泽东看后,笑逐颜开:“丁玲,你能够和拐子婆姨睡在一起聊天呀,不错嘛!”丁玲心中热呼呼的,浑身是劲,连续写出了《魍魉世界》、《民间艺人》、《我在霞村的时候》、《袁广发》等一批颂扬工农兵形象的好作品,又受到毛泽东的夸奖。为了报答毛主席对她的栽培之情,她拟写一个长篇,反映新解放区的土改斗争情况,从1946年春动笔写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历时两年完稿。1948年3月在西柏坡,毛泽东读了这本书的初稿,称赞不已,遂对身边的负责同志说:“丁玲很有才气,就是少一点基层锻炼,有机会让她当几年县委书记,那就更好了。”关于这本书稿,他及时与丁玲个别交换了意见,作了肯定。丁玲止不住内心激动,坦率地告诉他说:“这本书稿如算成功的话,全是您的指导思想明确和谆谆教诲,说句心里话,我是为了不辜负您的殷切希望而写出来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都是因为您的《讲话》啊!”后来,当毛泽东得知丁玲为写这本书,吃尽了苦头,对她更加钦佩,向她投以慈祥赞许的目光,再次鼓励她更进一步。丁玲表示一定做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文艺工作者。
同年6月,丁玲在西柏坡给丈夫的信中说到毛主席对她的关怀和培养,还告诉丈夫,主席将她的名字列在鲁迅、茅盾、郭沫若一等,这是她做梦也未想过的事。全国解放后,丁玲仍然受到党的重用,从1950年到1955年底,历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和《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1957年,丁玲被打成右派。但后来她说,她被打成大右派,那是政治大气候,不能怪毛主席。她被下放到北大荒后,主席对她的生活一直在关注,多次托总指挥王震询问她的生活情况,带书籍和生活日用品给她。1980年10月,她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版的前言中特地表达对主席的感激之情。
○摘自《名人传记》2009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