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特稿:毛泽东活动之最(65则)三
2009-04-11 02:42:33
作者:王二路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44、最后一次坐火车(1975年4月13日) 
    1975年2月8日,毛泽东乘专列从湖南乘专车抵达杭州。当时国内处于文革后期的混乱之中,浙江省委向造反派下了死命令:2月8日将有重要“外宾”专列途经金华,无论哪派有人开一枪,都要拿派头头试问!当毛泽东的专列抵达时,浙江省委两位领导谭启龙、铁瑛在站台迎候。当他们走进专列车箱里,原本坐在沙发上的毛泽东,身体向前一倾,搁在沙发扶手上的双臂一用力,没要人搀扶自己站起身。毛泽东先握住曾受造反派冲击的铁瑛的手问:“你们不是挨打了吗?”毛泽东在车上前后谈了二十多分钟,由工作人员搀扶着,下到站台上,驱车穿过市区前往西湖的南岸汪庄。毛泽东住在汪庄一号楼,此次杭州之行,主要是医治眼睛,前后在杭州住了两个月零五天。
    1975年4月13日晚上,毛泽东乘火车回京,这是他最后一次乘坐火车。
    45、最后一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1975年5月3日) 
    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决定亲自召集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开会,直接解决一下当时火药味十足的中央内部分歧矛盾。开会前,毛泽东同到会者一一握手,并关切地询问周恩来的病情。
    随即,毛泽东话归正题,说:“多久不见了。有一个问题,我与你们商量。一些人思想不一致,个别的人。我自己也犯了错误。……要安定,要团结。无论什么问题,无论经验主义也好,教条主义也好,都是修正马列主义,都要用教育的方法。”“现在我们的一部分同志犯了错误要批评。‘三箭齐发’,批林、批孔、批走后门。”“我说的是安定团结。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修正主义,又要批评资产阶级法权,不能过急。你们谁要过急就要摔下来。”关于团结问题,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不要分裂,要团结。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为什么不和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搞团结?搞少数人不好,历来不好。这次犯错误,还是自我批评。这次和庐山会议不同,庐山会议反对林彪是对的。”   
    在重申“三要三不要”的原则后,毛泽东说:“其他的事你们去议,治病救人,不处分任何人,一次会议解决不了。我的意见,我的看法,有的同志不信三条,也不听我的,这三条都忘记了。九大、十大都讲这三条,这三条要大家再议一下。”“我看问题不大,不要小题大做,但有问题要讲明白。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我看批判经验主义的人,自己就是经验主义。”“我看江青就是一个小小的经验主义者。”“不要随便,要有纪律,要谨慎,不要个人自作主张,要跟政治局讨论。有意见要在政治局讨论,印成文件发下去,要以中央的名义,不要用个人的名义,比如也不要以我的名义,我是从来不送什么材料的。”   
    会上,毛泽东还回顾了党的历史,着重谈了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强调“不要看低教条主义”。他再次提到30年代江西中央苏区抵制王明“左”倾错误的“邓、毛、谢、古”事件,指着在座的邓小平说:“其他的人都牺牲了。我只见过你一面,你就是毛派的代表。”   
    最后,毛泽东同大家讲起古代三国的故事。谈到吴王孙权时,让叶剑英当场背诵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又是一次不寻常的政治局会议。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议中,与会者主要听毛泽东讲话。他讲的内容,主要是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他甚至把“讲了经验主义的问题我放过了”称为“我自己也犯了错误”。可见,毛泽东十分清楚,这时非常需要由他本人出面,在政治局会议这样的场合,郑重地提出“四人帮”的问题。当然,毛泽东当时并非要把江青等打倒。他一再表示不要操之过急,以及后来他对于“批评江青”的解释,都说明了这一点。他的本意是想让大家在认同“坚持马列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和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大前提下,促进党内首先是中央政治局内部的“安定团结”。会上,他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也隐含着他对于“后事”的某种担忧。   
    毛泽东再次批评“四人帮”,这对支持周恩来、邓小平等,遏制江青等的气焰,起了关键性作用。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46、最后一次握手(1975年5月4日) 
    1974年5月28日,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来访。次日,周恩来陪同拉扎克接受毛泽东的接见。据在场的摄影记者杜修贤回忆,他拍完了会见的镜头,站在书房门外静候着宾主相送的一刻的到来。深夜里,毛泽东书房的门悄然打开,短暂而简单的告别之后,邓小平、乔冠华陪同拉扎克走出了毛泽东的书房,但一同进去的周恩来并没有同他们一起与毛泽东告别。杜修贤本能地向门里多看了一眼。只见送走了客人的毛泽东一脸的倦容,当他的目光与守候在门边的周恩来的目光相遇的一刹那,杜修贤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娴熟地端起照相机。这时,周恩来伸出了手,毛泽东不由自主地也伸出了手,而且目光也随之从周恩来的脸上滑落到他的手上。杜修贤没有错过时机,留下了镜头前两位巨人的握手。据杜修贤回忆说:“在我拍摄他们握手的瞬间片刻,脑袋里却有着许多说不清的感觉,似乎总理一反寻常立等门口和主席握手有着不可言传的不祥之兆?平时总理在主席书房并不拘礼,常常会谈一结束起身就走,害得我们都‘捉’不着他的镜头,可这次?”这一次握手,被一些媒体称为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最后一次握手,而且认为这也是周恩来最后一次走进毛泽东的书房。
    其实,在1974年5月29日以后毛泽东与周恩来还有数次见面。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王洪文前往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工作及人事安排。周恩来在长沙住了四天到12月27日,与毛泽东进行了四次谈话(三次与有王洪文参加),12月26日毛泽东81岁生日那天,毛泽东让王洪文到韶山参观,单独与周恩来谈话。就是这次周恩来长沙之行期间,毛泽东在谈到邓小平时,在纸上写了“人材难”三字和“强”一字,并指指脑袋,说小平是难得人材,政治思想强。毛泽东在四天内与周恩来四次谈话,每次见面必定握手,所以杜修闲1974年5月29日见证的毛周握手绝非两位领袖最后一次握手。人民网上的一篇文章“1974年的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最后一次握手”提到了这次毛周见面,但因为“没有带记者同往,也就再没有留下他们握手的照片”。  
    那么,1974年12月26日毛周的见面是否就是两人最后一次握手呢?也不是,因为在1975年5月毛泽东从南方返回北京,在3日深夜在中南海住所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京的政治局委员都来参加了,身患癌症的周恩来也从医院赶来参加了。当时,毛泽东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问:“怎么样,还好吗?”周恩来说:“开了三次刀,消化还可以。”散会后,毛泽东和到会的政治局委员又一一握手道别,这时已经是5月4日凌晨了。周恩来说:今天就到这里结束吧,主席休息一下。于是,到会人员一一同毛泽东握别。毛泽东与周恩来握手时又说:还是三句话(即“要马列不要修正,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诡计”)。
    1975年5月4日凌晨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握手是两位伟人之间的最后一次握手。
    47、最后一个国庆节(1975年10月1日)
    1975年10月1日国庆26周年的那天上午,毛泽东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他独自靠在床头上,静静地思索着。突然,他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怎么会呢?主席,您可别这么想。”毛泽东认真地说:“怎么不会呢?哪有不死的人呢?死神面前,一律平等,毛泽东岂能例外?‘万寿无疆’,天大的唯心主义。”
    48、最后一次生日(1975年12月26日)
    1975年12月26日,毛泽东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这天,毛泽东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一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和护士长吴旭君、秘书张玉凤等来到毛泽东的居室,居室里立刻传出了欢声笑语。
    这次生日,毛泽东的餐桌上也很简单,只是比平时多了几样菜。负责毛泽东生活事务的吴连登给田树滨师傅打电话的时候,老田正在电话机边守着。田树滨是中南海的面点师傅,面食点心做得特别好。毛泽东生日的长寿面,每次都是他擀的。放下电话后,田师傅急忙拿上工具到毛泽东的厨房擀面条。没多久,毛泽东说要吃饭。田师傅把面条下入沸滚的锅里,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面条全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是整的!这一幕惊呆了毛泽东厨房的庞师傅、于师傅和吴连登。田师傅流着泪说:不得了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面条。吴连登强烈地感受到厨房里浓厚的伤感和惊慌气氛。
    毛泽东吃饭的时间短,菜又不多,只等着吃寿面。再擀面条肯定来不及了,吴连登当即决定:煮挂面!几十年后吴连登说:“主席临终也不知道这件事,他哪里知道这最后一碗长寿面不是手擀面,而是挂面。但他吃得还是很香。”这顿生日饭,毛泽东还喝了胖头鱼汤,并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他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显得格外高兴。
    毛泽东最后一个生日时,金日成又送来了朝鲜的大苹果,表示祝贺。这些苹果,装在竹制的圆形果篮里。篮子的把上缀着两个红色缎带,上面有金日成用朝文亲笔写的:“祝毛泽东主席长寿”几个字。
    49、最后一个春节(1976年1月30日)
    1976年农历除夕之夜(1月30日),是毛泽东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张玉凤回忆道:“毛泽东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倒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伟大领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看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对我说:‘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就这样,我通知了正在值班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他们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主席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我们心里都明白,主席的这一丝笑容,是在宽慰我们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员。”
    除夕的夜晚,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是那么寂寞、冷清。毛泽东,这个中共国家的创立者,这个拥有世界上他所想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者,他也许不能想到,他就在此时正在度过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中华民族大节日。毛泽东的住处,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 
    50、会见的最后一批外宾(1976年5月27日)  
    1976年5月27日,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和夫人来华访问,毛泽东抱病在他日常起居的书房里勉强(指身体)却亲切地接见了这批外国客人。这成为毛泽东有生之年会见的最后一批外宾。
    毛泽东一向不服输。就是严重的病痛折磨,他也很少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甚至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当华国锋陪同客人进来时,毛泽东虽然已经无法站立起来,只能坐在沙发上表示欢迎;但是,毛泽东尽可能做到神态安祥,微笑时浮。这次会见只进行了10分钟,可能是他会见外宾时间最短的一次。6月,中共中央宣布毛泽东不再会见外国来访人士。  
    51、最后写的一句话(1976年6月下旬) 
    1976年6月下旬,毛泽东同华国锋谈话时,写下“国内问题要注意”几个字。这是他生前所写的最后一句话。“国内问题”指的是什么呢?当时他没有具体说明。
    52、最后一份对外电文(1976年7月10日)
    1976年7月10日,新华社播发由毛泽东、华国锋联名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朴成哲的电报,祝贺《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15周年。这是以毛泽东名义发出的最后一份对外电文。
    53、最后圈阅的一份文件(1976年 8月18日)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特大灾难突然降临。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的强烈地震,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瞬间变为一片废墟,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此时的毛泽东许多时间处在昏迷半昏迷状态,靠鼻饲生活。但他清醒时仍十分关心唐山震情。他身边的医疗组成员、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王新德回忆道:“送来的地震情况汇报,主席不顾个人病重,都要亲自过目。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后,主席哭了——这是我第一次亲见主席嚎啕大哭。”
    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这是毛泽东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54、最后阅读的一本书(1976年9月7日)  
    直到临终前两天,毛泽东仍然在关心国事,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1976年9月初,毛泽东再度病危,医护人员立即实施抢救并加强监护。毛泽东已进入弥留之际,医生不断抢救,但他反复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时,他还是要书看。   
    9月7日,经过抢救刚苏醒过来的毛泽东示意要看一本书,但他语言含糊、声音微弱,秘书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着急了,示意给他拿过纸和笔来,他用颤抖的手握笔在纸上写下个“三”字,然后又用手敲敲木制的床头。   
    工作人员猜出毛泽东的大概意思,轻声问:“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书?”他默默地点点头。三木就是三木武夫,时任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他正在日本进行大选,此时病危的毛泽东仍关切地注视着日本局势的变化。   
    当秘书找来有关三木的书读了几分钟,毛泽东就又昏迷过去了。这是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
    55、最后一次看文件(1976年9月8日)
    毛泽东最后一次看文件,是1976年9月8日下午4时37分。在心律失齐的情况下,看文件时间长达30分钟,这离他去世时只有8个多小时。   
    这天下午六七点钟,毛泽东的血压开始下降,医生采取各种措施维持他的生命。入夜,中央政治局成员分批前往看望处于弥留状态的毛泽东。毛泽东这时还没有完全丧失神志,报告来人姓名时他还能明白。当叶剑英走近床前时,毛泽东忽然睁大眼睛,并动了动手臂,仿佛想同叶剑英说话。叶剑英一时没有察觉,缓步走向房门。这时,毛泽东又吃力地以手示意,招呼他回来。当叶剑英回到床前时,毛泽东用一只手握住他的手,眼睛盯着他,嘴唇微微张合,似乎有话要讲,但已说不出话来了。9月9日零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56、最悲怆的年份(1976年)
    1976年3月8日下午在东北吉林降落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其中三块儿大的都超过了100公斤,而最大的一块儿重量为1770公斤,大大超过了美国收藏的世界最大陨石的重量(1078公斤)。而就在这一年,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先后与世长辞。也是这同一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几十万人丧生。            
    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回忆,那天她给毛泽东念了那段陨石雨的消息。毛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他让小孟停下来,扶他到窗口。他望着夕阳渐落的天际很久,望得出了神。“主席,天上怎么会落下那么多石头呢?也怪了,还没伤人。”“这种事情历史上可屡见不鲜啊。史有明载的就不少。野史上就更多了。”主席又讲:“中国有一派学说叫‘天人感应’,吉有吉兆,凶有凶兆。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呢。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时,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大人物真是与众不同,死都要死得有声有色。”小孟说:“那全是迷信,是古人瞎编的。您真信吗?”毛没有马上回答,沉思了一会儿,才说:“古人为什么要编造这些呢?”是回答?还是提问……         
    另据孟锦云回忆,她值班时看到总理去世通知主席的消息,她把纸放进口袋,走进毛的房间。到中午饭后,毛又睡了一觉,精神较好,孟才决定让毛知道。在给毛读报时,她突然大声念起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      
    毛闭上眼睛,流下泪水,直流到面颊、嘴角、脖子。在周的追悼会前,氧气袋、轮椅都准备好了,毛的病又反复,坐都坐不起来,就没有问他是否参加。      
    据小孟讲,毛最后不行了,政治局的成员围在床边,当叶剑英过来时毛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小孟长时间照顾毛,意识到他想说什么。就告诉了叶帅。叶走过去,拉住毛的手,毛张开嘴,却说不出声音……
    9月8日晚7点10分,毛很低声地对小孟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就昏迷了过去。这是他最后的一句话,他再也没有醒来。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的心电图显现出一条平平的直线…… 
    57、最沉重的政治包袱
    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地谈到他与江青结婚的不幸和后悔。尤其是在毛泽东的晚年,江青与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结成“四人帮”后,毛泽东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对江青等人给予严厉批评和无情痛斥。
    58、最器重的秘书
    田家英,是毛泽东最喜爱、最器重的秘书。  
    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解放日报》发表的杂文《从侯方域说起》受到毛泽东的好评,毛泽东还专门找田家英谈了话。1948年,经过胡乔木的推荐,田家英到毛泽东身边当秘书,直到他1966年死难为止,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8年。
    田家英得到毛泽东的称赞,是多方面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毛泽东要致开幕词。陈伯达给毛泽东准备了一个讲稿,毛泽东没有采用,嫌其文字太长离题太远。开会日期很近了,毛泽东要田家英起草一个讲话稿,田家英用了一个通宵写出来,毛泽东首肯以后,又经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修改审定。毛泽东的开幕词有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后来流传很广,影响很好,就是出自田家英的手笔。会议休息的时候,一些代表走到毛泽东面前,称赞这个开幕词简短有力,鼓舞人心,写得好。毛泽东也很赞赏地说:“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 此人叫田家英,是我的秘书。”这样,幕后的英雄,被毛泽东推上了前台。
    60年代初, 田家英向毛泽东建议说,许多农村工作干部,不会做工作,应该起草一个农村工作条例。毛泽东接受了田家英的建议。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田家英参加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村工作“六十条”,对纠正大跃进运动以来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产生了积极作用,毛泽东高兴地说:“‘六十条’的发明权在田家英。”
    此外,田家英在处理群众来信上,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上,都作出很好的成绩。毛泽东对他评价很高。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干部下放,有的省委书记要求毛泽东把田家英下放到他们那里去。毛泽东不答应,他说,“我是主张干部下放的, 但是田家英不能下放。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言行不一。”
    在庐山会议前期,田家英和胡乔木、李锐等人一道,是支持会议的反“左”基调的,对彭德怀、张闻天、周小舟等人的言行,表示了明确的支持。后来,庐山会议风向大转,彭德怀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田家英也被揭发出有“右倾”倾向和一些言行,受到冲击,毛泽东出面保护了他,使他安全过关。
    59、最喜爱的颜色
    毛泽东终身爱好游泳。他晚年的两条玫瑰红游泳裤,不仅是他终身爱好游泳的见证,而且是他晚年心态和情感的外化。
    建国后,毛泽东游泳一直穿白色的游泳短裤。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他再次畅游长江时,还是穿的白色游泳裤。直到60年代未在上海,他的护士长吴旭君对他说:“您一生喜欢游泳,但却没有一条像样的游泳短裤,现在应该做两条好点的了。做红颜色的,漂亮的,怎么样?”毛泽东一向生活节俭,很少做新衣服,但这回毛泽东笑了笑,点头答应了。
    毛泽东晚年偏爱红色,特别是玫瑰红,地毯,沙发,窗帘等都喜用玫瑰红的。玫瑰以它的浓艳火热,历来被人视为爱情的信物和象征。毛泽东晚年偏爱红色,与对爱妻杨开慧的怀念息息相关,因为杨开慧小名“霞姑”,又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吴旭君向毛泽东提议做红色游泳裤,正说到毛泽东的心坎上。这两条红色游泳裤做工精细,且比原来的白色游泳短裤软厚些,毛泽东很满意,此后游泳便穿红色的游泳裤。
    杨开慧以她雅丽如仙的气质,给毛泽东永远留下了青春的明丽。她虽然过早地离他而去,但她的形象已深深印在毛泽东的脑海之中。与晚年江青的刻薄乖戾,挑剔任性,毫无女性特征相比,杨开慧是青春的化身,她的举止打扮成了晚年毛泽东评判女性美丑的标准。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目睹毛主席写《论持久战》
·下一篇:访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揭秘主席不乘飞机真实原因
·特稿:伟大的毛泽东到底伟大在哪里
·舒国康、竹枝强:感悟毛泽东思想之八
·特稿:感悟毛泽东思想之八
·特稿:庆祝中国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开通十六周年
·骆义飚:主席长征黔东南——简述毛泽东及中央红军军委纵队经过黔东南(组图)
·特稿:主席长征黔东南——简述毛泽东及中央红军军委纵队经过黔东南(组图)
·舒国康、竹枝强:感悟毛泽东思想之七
·特稿:感悟毛泽东思想之七
·1935年10月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鉴赏
·姚老庚:1935年10月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鉴赏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